台語白話字文學選集 呈現新史觀

過去文學界多半認為,台灣的新文學,是受到中國大陸五四運動之後才產生,不過台灣文學館和成大台文系的研究卻發現,其實在五四運動之前,台語文就有豐富的白話文學作品。最近他們出版了「台語白話字文學選集」,內容涵括文化論述和詩歌散文,總共五冊,不只提供學術界豐富的研究素材,也呈現新的台灣文學史觀。 台灣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台語新文學作品?國立台灣文學館和成大台文系、研究「台灣府城教會報」發現,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末期,台灣還在清朝統治的時候,就已經有台語白話文學的寫作。 當時教會出版的報紙和書籍,內容除了詩歌、散文、小說,甚至還有翻譯文學和文化評論,內容相當有深度。最近由蔣為文副教授擔任總編輯,選出精華文章,出版五冊的「台語白話字文學選集」,為了方便閱讀,還將原本以羅馬字寫成的文章,附上漢羅並列的對照。這套書除了提供學術界新的研究素材,也讓台灣新文學的研究往前邁進一大步。而除了整理文學史料,台文系也出版現今台灣文學作家的訪談錄影,讓作家走到鏡頭前,直接與讀者見面 包括陳明仁、宋澤萊、藍淑貞等,總共27位當代以母語寫作的作家,他們不只闡述創作歷程,也閱讀自己的作品,讓文學不只用眼睛看,也可以用耳朵聽。這套教材也提供給全國的學校和圖書館免費使用,希望民眾可以用更活潑的方式,親近台灣文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