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博館
-
原博館場址植被遭移除 民團憂破壞水土保持
|地方國立原住民博物館現場址預定今(2025)年底前動工,這禮拜卻出現好幾台怪手,將周邊綿延約1公里的次森林植被給移除。民團質疑這些次森林約花20年養成,當地生態也很豐富,移除植被舉動恐已破壞水土保持,呼籲施工單位停工;市府回應動工是基於去(2024)年颱風後場址許多枯木倒枝等狀況,為免病媒蚊孳生進場清理環境,沒有濫墾濫伐。
-
記錄紋面文化 田貴實獲文化藝術薪傳獎
|花蓮太魯閣族人、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因為感嘆紋面老人逐漸凋零,從24年前開始記錄紋面文化,這幾年更致力扭轉外界對紋面的錯誤印象,今年獲選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來到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口外的可樂部落,這裡就是田貴實的工作室,今年已經65歲的他,原本是在水泥廠上班,因為不捨部落紋面老人逐漸凋零,於是拿起相機開始幫老人家拍照。 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田貴實說:「在民國82年 就開始陸陸續
-
記錄紋面文化 田貴實獲文化藝術薪傳獎
|花蓮太魯閣族人、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因為感嘆紋面老人逐漸凋零,從24年前開始記錄紋面文化,這幾年更致力扭轉外界對紋面的錯誤印象,今年獲選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來到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口外的可樂部落,這裡就是田貴實的工作室,今年已經65歲的他,原本是在水泥廠上班,因為不捨部落紋面老人逐漸凋零,於是拿起相機開始幫老人家拍照。 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田貴實說:「在民國82年 就開始陸陸續
-
記錄紋面文化 田貴實獲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花蓮太魯閣族人、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先生,因為感嘆紋面老人逐漸凋零,24年前開始記錄紋面文化,這幾年他致力扭轉外人對紋面的錯誤印象,今年獲選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來到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口外的可樂部落,這裡就是專門記錄紋面老人、田貴實的工作室,今年已經65歲的他,原本是在水泥廠上班,因為不捨部落紋面老人逐漸凋零,於是拿起相機開始幫老人家拍照。 ==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 田貴實==
-
記錄紋面文化 田貴實獲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花蓮太魯閣族人、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先生,因為感嘆紋面老人逐漸凋零,24年前開始記錄紋面文化,這幾年他致力扭轉外人對紋面的錯誤印象,今年獲選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來到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口外的可樂部落,這裡就是專門記錄紋面老人、田貴實的工作室,今年已經65歲的他,原本是在水泥廠上班,因為不捨部落紋面老人逐漸凋零,於是拿起相機開始幫老人家拍照。 ==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 田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