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票率
-
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密謀政變 遭判刑27年
|全球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因不滿2022年的大選結果,密謀策劃軍事政變,並多次煽動群眾發表選舉舞弊的言論,11日遭最高法院判刑27年3個月徒刑。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先前稱這是場獵巫行動,更說這對巴西來說是很糟糕的判決。
-
史上最大罷免全未過關 選後政局如何變化?
|政治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罷免今(23)日落幕,包含823投票的7名立委罷免案在內,31件國民黨立委及1件新竹市長罷免案皆未過關。學者認為,726投票確實對第2波罷免產生連鎖效應,而「完封」結果可能敲響民進黨的警鐘,也使藍白合更穩固。不過學者也強調,即使罷免浪潮並未改變立法院結構,仍有其歷史意義。
-
新竹市「雙罷」皆未過關 高虹安、鄭正鈐不同意票皆大於當選票數
|政治根據中選會開票結果,新竹市市長與立委罷免2案皆未通過。新竹市除了是本次罷免案中唯一遭雙罷的縣市外,同時也是國民黨與前民眾黨政治人物被提罷免案的區域,被市長高虹安稱為「藍白合示範區」,而本次新竹市2罷免案不同意票數最終皆高於2人當選時得票數。
-
花蓮立委傅崐萁罷免案未通過 不同意票接近立委當選票數
|政治花蓮縣藍委傅崐萁罷免案最終結果出爐,雖然同意票數達4萬8969票通過選舉人總數25%以上門檻,但不同意票6萬5300票多於同意票,因此罷免案最終並未通過。本次不同意票數為6萬5300票,接近去(2024)年傅在立委選舉得票數6萬8786票。傅崐萁表示,花蓮人證明公道仍存在。
-
一週大事/李在明當選南韓總統 葉伊恬被桌協棄賽(2025.6.2-6.8)
|全球《公視新聞網》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關注焦點包括:李在明當選南韓總統、葉伊恬被桌協棄賽、威權道路改名爭議、立院通過2028無煤中火、烏克蘭蜘蛛網行動襲俄、川習通話同意重啟貿易談判。
-
李在明高票當選南韓總統 台海立場引關注
|全球南韓總統大選結果揭曉,由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高票勝出。但南韓政治與社會的高度分裂與政治板塊的對峙,未來該如何穩定政局、弭平對立,還有外交政策又要如何拿捏?連線常駐首爾的公視國際記者楊虔豪,來聽聽他的現場觀察。
-
李在明當選南韓總統 創新高1729萬得票來自哪些族群?【圖解】
|全球南韓總統大選結果今(4)日揭曉,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49.42%得票率、將近1729萬票當選總統,不僅得票數創下歷史新高,也成為民主黨陣營史上得票率最高的總統。支持李在明的選民是哪些族群?是什麼因素讓李在明順利當選?
-
波蘭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 在野保守黨候選人逆轉領先
|全球波蘭總統大選在1日進行第二輪投票,開票結果峰迴路轉,出口民調原本顯示,代表執政黨的親歐派候選人、也是華沙市長佐薩斯科斯基(Rafal Trzaskowski)險勝。但後來波蘭選委會公布的計票結果翻盤,在野右翼保守黨的候選人納夫羅茨基(Karol Nawrocki)以50.89%的得票率,小幅領先拿下49.11%選票的對手。由於總統擁有立法否決權,選舉結果也顯示,波蘭未來可能傾向民族主義作風,現任總理的民主改革政策勢必面臨挑戰。
-
18日歐洲多國同時舉行大選 羅馬尼亞親歐盟派達恩勝選
|全球過去的這個週日(18日),歐洲政壇相當熱鬧,有好幾個國家都舉行了攸關未來的大選。先是曾受到俄國嚴重滲透的羅馬尼亞,在第2輪總統大選中,選民已經將國家的未來託付給親歐盟和北約的候選人。而與烏克蘭、白俄羅斯接壤的波蘭,第1輪總統大選沒人過半,未來的第2輪大選得靠極右翼支持。同樣面臨極右勢力堀起,伊比利半島上的葡萄牙執政黨國會大選,又再次面臨沒有過半的窘境。
-
新加坡大選執政黨大勝 總理黃循財首戰告捷
|全球新加坡大選結果4日出爐,由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在國會97個議席中贏得87席,囊括接近9成席位,延續60年來的執政。總理黃循財首次領軍出征就告捷,也顯示面臨川普關稅戰等危機下,選民授權他帶領新加坡度過動盪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