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
-
川普擬修改美國投票規定 要求出示身分證、限縮郵寄投票對象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美國時間31日宣布,將發布行政命令,要求每位選民投票時都必須出示身分證;此外,郵寄投票適用對象也將同步限縮,僅有病情嚴重者或正在異地服役的軍人可使用。由於美國選舉規則是由各州自行決定,川普制定此行政命令的適法性已引發美國媒體質疑。
-
史上最大罷免全未過關 選後政局如何變化?
|政治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罷免今(23)日落幕,包含823投票的7名立委罷免案在內,31件國民黨立委及1件新竹市長罷免案皆未過關。學者認為,726投票確實對第2波罷免產生連鎖效應,而「完封」結果可能敲響民進黨的警鐘,也使藍白合更穩固。不過學者也強調,即使罷免浪潮並未改變立法院結構,仍有其歷史意義。
-
7遭罷藍委全數守住立委席次 核三重啟公投同意票未達25%門檻
|政治核三重啟公投與新北、新竹縣、台中、南投等縣市共7席區域立委罷免案,今(23)日晚間8時已全數開票完畢,7件藍委罷免案與核三重啟公投皆未通過。根據中選會資訊,核三重啟公投雖未達到25%過關門檻,但共獲得超過434萬張同意票,比不同意票還多出近283萬票。而本次公投整體投票率僅29.53%,是台灣歷年全國性公投案中第3低。
-
南投罷團表示已盡最大努力 馬文君:盼守護台灣民主
|政治南投2位藍委的罷免案,游顥以及馬文君上午都在縣長許淑華等人的陪伴下,在自己選區完成投票,也期許選民可以把握時間投票,珍惜表達民意的機會;至於罷團代表也陸續在早上完成投票。
-
大罷免首輪投票出爐 選民釋出什麼訊號?【獨立特派員】
|社會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罷免案於7月26日結束第一波投票,以25比0告終,全數不通過罷免。這次衝出6成投票率,是罷免史上最高。這場由國會僵局延伸出的罷免潮,選民們已經透過選票表達意見,最後仍得回歸國會來回應。
-
日參政黨崛起重日本人優先 學者:二戰前右翼思想已種下
|全球日本今(2025)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讓原本默默無名、打著「日本人優先」口號的在野政黨「參政黨」,一躍成為選戰最大黑馬,奪下14席,這也反映日本民眾對執政黨自民黨的不滿,凸顯出右翼勢力再度抬頭。有學者分析,日本右翼主義其實歷史悠久,早在二戰前,就已埋下根基。
-
726部分投開票所遷移 卓榮泰籲選民留意投票地點
|政治726罷免投票倒數,而近期網路流傳,有民眾發現這回部分投開票所和以往不同,被遷移到比較偏僻的場所。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4)日在行政院會上就特別呼籲國人注意。中選會則說明,這回全國9縣市共設置5947處投票所,沿用2024年大選設置地點為主,不過以往投開票所異動本來就落在2%到6%之間,都會透過地方選委會向民眾說明。
-
英執政黨擬降投票年齡至16歲 青年與專家樂見其成
|全球英國政府17日宣布要在下次大選前把投票年齡從18歲降到16歲;這其實是執政的工黨,去(2024)年選前承諾的改革之一,這也將讓英成為全球選舉投票年齡最低的國家之一。
-
朝野鬥爭不斷升溫,政治對立撕裂南韓社會!【獨立特派員】
|政治2024年底,南韓政局劇變,一場突如其來的戒嚴令,不僅癱瘓國會,更引爆一連串政治對立與社會對抗。從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到憲法法院罷免其職務,再到2025年總統大選,南韓歷經一場憲政與民主的極限考驗。這場風暴揭示出的,是假訊息蔓延、政治對話失靈與社會情緒極化等深層問題。
-
李在明當選南韓總統 創新高1729萬得票來自哪些族群?【圖解】
|全球南韓總統大選結果今(4)日揭曉,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49.42%得票率、將近1729萬票當選總統,不僅得票數創下歷史新高,也成為民主黨陣營史上得票率最高的總統。支持李在明的選民是哪些族群?是什麼因素讓李在明順利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