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選舉
-
史上最大罷免全未過關 選後政局如何變化?
|政治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罷免今(23)日落幕,包含823投票的7名立委罷免案在內,31件國民黨立委及1件新竹市長罷免案皆未過關。學者認為,726投票確實對第2波罷免產生連鎖效應,而「完封」結果可能敲響民進黨的警鐘,也使藍白合更穩固。不過學者也強調,即使罷免浪潮並未改變立法院結構,仍有其歷史意義。
-
日極右新政黨崛起 《紐時》分析:主張加薪獲年輕選民支持
|全球日本2個新興右派政黨「國民民主黨」與「參政黨」在今(2025)年參議院選舉中崛起,讓長期執政、同為右翼陣營的自民黨慘敗。《紐時》報導指出,這與年輕選民支持新政黨主張的加薪、減少外籍勞工、打破高齡世代主導的政治現狀有關,也象徵保守派自民黨可能走向式微。
-
檢方控哥斯大黎加總統貪腐 最高法院要國會取消刑事豁免權
|全球哥斯大黎加最高法院向國會提出,取消總統查維茲(Rodrigo Chaves)刑事豁免權的要求,以便讓檢方順利進行貪腐案的審判。查維茲2日召開記者會,指控這是反對陣營的政治獵巫,目的是要阻擋,他想要推動的改革計畫。
-
南韓提早選總統 候選人李在明、金文洙是誰?有何對決焦點?
|全球南韓前總統尹錫悅任期未滿,就因戒嚴失敗被彈劾,6月3日南韓將提早舉行總統大選。6位候選人中,以最大在野黨的李在明民調支持率最高,其次是執政黨推派的金文洙。這些主要候選人是什麼背景?大選有哪些議題受矚目?又將如何影響台灣?
-
修憲成南韓總統大選焦點 兩大黨候選人拋調整總統任期政見
|全球南韓總統大選將於6月3日舉行,受前總統尹錫悅戒嚴風波影響,「修憲」成為本次大選熱門議題。兩大主要政黨候選人均提出將總統任期從5年改為4年、並可連任1次的政見;執政黨候選人金文洙更提出過渡政府想法,願將自己任期縮短為3年,讓南韓2028年可同時舉行總統與國會大選,學者分析,此舉是為尹錫悅戒嚴令道歉。
-
18日歐洲多國同時舉行大選 羅馬尼亞親歐盟派達恩勝選
|全球過去的這個週日(18日),歐洲政壇相當熱鬧,有好幾個國家都舉行了攸關未來的大選。先是曾受到俄國嚴重滲透的羅馬尼亞,在第2輪總統大選中,選民已經將國家的未來託付給親歐盟和北約的候選人。而與烏克蘭、白俄羅斯接壤的波蘭,第1輪總統大選沒人過半,未來的第2輪大選得靠極右翼支持。同樣面臨極右勢力堀起,伊比利半島上的葡萄牙執政黨國會大選,又再次面臨沒有過半的窘境。
-
尹錫悅確定遭彈劾 將面臨內亂罪審理
|全球南韓戒嚴風波歷經4個月後以尹錫悅被彈劾收尾,成為繼朴槿惠之後,南韓第2位被國會彈劾又被憲法法院罷免的國家元首。常駐首爾的公視國際記者楊虔豪針對今(4)日憲法法院的審理內容說明。
-
阿爾巴尼亞禁用TikTok 成歐洲國家首例
|全球位於巴爾幹半島上的阿爾巴尼亞12日下令,所有網路服務供應商在13日前封鎖中國短影音平台「抖音」的海外版本TikTok,成為歐洲第1個封鎖TikTok的國家。該國反對黨強調,競選活動都仰賴TikTok發布,而5月就要選舉,禁令頒布時機啟人疑竇。實施該禁令是因為一名14歲青少年遭同學刺殺身亡,2人曾在TikTok上爆發爭吵。
-
日本JR長野車站外 男子持刀攻擊釀1死2傷
|全球德國與日本22日都發生持刀襲擊事件,日本JR長野車站附近,昨(22)日晚間有一名男子持刀攻擊路人,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嫌犯仍在逃;德國西南部的阿沙芬堡則有一名男子在公園持刀襲擊,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警方已逮捕一名28歲阿富汗男子,初步排除與恐怖主義有關。
-
一週大事/死刑犯黃麟凱遭槍決 尹錫悅被逮捕羈押(2025.1.13-1.19)
|全球《公視新聞網》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關注焦點包括:死刑犯黃麟凱遭槍決、尹錫悅遭逮捕羈押、以哈達成停火協議、立院通過總預算刪近940億、中配身分證取得擬縮短為4年、國人免費健檢下修至30歲、美國列管AI晶片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