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
-
馬太鞍堰塞湖致災,防災體系存在那些缺口?【獨立特派員】
|環境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潰壩,短短數分鐘淹沒聚落,造成至少18人罹難。災情揭露的不只是天然災害的威脅,更暴露出政府防災與疏散體系的嚴重斷層——居民未接獲撤離簡訊、疏散指令遲緩,導致逃生不及。災後中央與地方互相指責,救援物資調度混亂;反倒是民間救援力量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承接災民最迫切的需求。
-
馬太鞍堰塞湖致災,防災體系存在那些缺口?【獨立特派員】
|環境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潰壩,短短數分鐘淹沒聚落,造成至少18人罹難。災情揭露的不只是天然災害的威脅,更暴露出政府防災與疏散體系的嚴重斷層——居民未接獲撤離簡訊、疏散指令遲緩,導致逃生不及。災後中央與地方互相指責,救援物資調度混亂;反倒是民間救援力量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承接災民最迫切的需求。
-
洗光電板會污染水庫水質?陳駿季:清洗時會檢查廠商裝備
|環境熱帶擾動可能會增強成颱風,並在週末帶來降雨,讓人擔心堰塞湖的致災風險是不是會大增。農業部長陳駿季強調,最好的防災就是提早做好撤離疏散;至於民眾擔心烏山頭水庫光電板的清洗過程是否會污染水質,陳駿季也回應,將來廠商進場清洗時,會檢查所帶裝備。
-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生存、生計、生活【我們的島】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已過半個月,鏟子超人們持續到花蓮光復鄉支援,在國軍與志工協助下,淤泥漸漸清除,但是居民嚴峻的生存、生計和生活挑戰,才正要開始......
-
一週大事/輝達落腳北士科卡關 以哈達成停火協議(2025.10.6-10.12)
|全球《公視新聞網》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關注焦點包括:輝達落腳北士科卡關、以哈達成停火協議、諾貝爾獎揭曉、川普再派駐國民兵、花蓮災後復原、賴清德國慶談話、福衛八號首顆衛星將升空。
-
成大團隊抵堰塞湖裝水位計 估蓄水量剩溢流前1.7%
|地方成大防災研究中心9日在空勤總隊與特搜人員協助吊掛下,成功抵達馬太鞍溪堰塞湖區,只有2、3個小時作業時間,不僅安裝水位計,還利用無人船測量湖底地形。今(11)日團隊公布堰塞湖其實淤沙嚴重,蓄水量只剩155萬噸,大約是空拍推估量的四分之一,更是溢流前的1.7%。
-
初探馬太鞍堰塞湖深20公尺 蓄水量可能較推估低
|地方目前中央確認馬太鞍溪堰塞湖穩定溢流中,尚無再次潰決風險,不過相關監測工作持續進行,日前成大團隊初步掌握湖深20公尺,蓄水量有可能比推估的低。農業部農村水保署也釋出災前災後的衛星影像比對,由於近期降雨較少,崩塌地呈現相對穩定的狀態。
-
以隱形堰塞湖喻台灣危機 韓國瑜籲改成護國神山
|政治國慶大會今(10)日登場,立法院長兼慶籌會主委韓國瑜一上台,除了高歌獻給全台到花蓮幫忙的「鏟子超人」,他也用3座隱形的堰塞湖來比喻台灣當前的危機,喊話政府應該將它們改造成一座座護國神山。而在國慶維安部分,有立委遭多次冒名寄恐嚇信到警政署,揚言國慶日要在府開槍、丟炸彈,警方已經著手展開調查。
-
提早撤離無人傷亡、農田被泥沙淹沒 馬太鞍溪北岸現況如何?
|地方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同樣位於撤離範圍的馬太鞍溪北側萬榮鄉明利村,一處也名為馬太鞍的部落,居民撤離倖免於難後仍餘悸猶存,北岸河床被泥沙堆高也帶來新的隱憂,若再有颱風來,溪水就可能直接流入村中。
-
潰壩之後—紅色警戒持續中【我們的島】
|地方堰塞湖潰壩災後的第七天,被滾滾泥流淹沒的花蓮光復市區沙塵飛揚,彷彿歷經一場慘烈的戰爭。街上小山貓、怪手、卡車來來回回,在重機具沒辦法進入的室內,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一鏟一鏟幫受災民眾清理家園,用實際行動給驚魂甫定的居民,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