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院所
-
室外二手菸暴露居高不下 哪裡最多?吸菸區難尋?民眾怎麼看【實驗室街訪】
|生活你在街上常常吸到二手菸嗎?國健署調查顯示,去(2024)年室外公共場所二手菸暴露率高達48.9%,最常出現在馬路上、街上、騎樓等戶外通行場所。為了避免二手菸飄散,有些地方設置吸菸區、有些卻撤除吸菸區,吸菸及不吸菸的民眾怎麼看?
-
日本高齡駕駛風險受關注 醫院推駕駛能力檢查
|全球近年來高齡駕駛發生車禍的新聞屢屢登上版面,引發社會關注與討論。不過日本統計顯示,因為粗心大意、判斷失誤肇事的人,其實75歲以下比例還高於高齡駕駛。儘管如此,為了協助銀髮族安全上路,日本各地不僅舉辦專門講習,也有醫療院所引進駕駛能力檢查,守護長者與用路人的行車安全。
-
公費流感、新冠疫苗今開打 施打時程、對象一次看
|生活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今(1)日起開打,本次疾管署鼓勵民眾採「左流右新」方式,即左手流感、右手新冠方式施打,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公費疫苗施打的對象有哪些?今年疫苗有何不同?
-
美研發安撫機器人 陪伴長期住院兒童
|全球很多長期住院的兒童病患經常會感覺到孤單、焦慮,美國有科技公司為他們研發出一台安撫機器人,內部的AI程式被設定為7歲的小女孩,可以陪伴病人說話、玩遊戲,看到她走進病房,小病人就開心起來。
-
解決醫護離職潮 賴清德盼健保點值增加
|生活為了解決醫護離職潮,總統賴清德昨(13)日出席台北市醫師公會活動時表示,今(2025)年已經替公立醫院的醫事人員加薪,並期盼健保點值增加。不過護師工會指出,對於這波加薪無感,希望能實質改善執業環境,並將三班護病比入法,才能讓護理師願意留任與久任。
-
助產機構可不接生草案引議 衛福部二度修正設置標準
|生活衛福部預告修正「助產機構設置標準」草案,可以選擇部分業務項目當作開業,形同可不包含接生,在少子化趨勢下,本意為協助轉型,不過引起正反不同意見。衛福部現在再次修正,只就機構的環境設備來規範。
-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籲健保改革 衛福部:邀相關團體與部長討論
|生活健保給付制度攸關醫療現場人力環環相扣,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再度提出呼籲,希望每年總額持續增加,讓醫療院所有餘裕為醫護加薪,避免關床、人力不足等問題。衛福部回應,相關議題會邀集各醫護相關團體,與新任部長石崇良會面討論。
-
秀林試辦全人整合照護成效佳 健保署將擴增至7縣市
|生活為了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模式,衛福部健保署在花蓮縣秀林鄉首創推動「全人整合照護」試辦方案,在當地推動成效良好,今(2025)年更將挹注3億元經費擴增到7縣市、9個偏鄉地區試辦,預計今年底全數上路。
-
雲林祭護理師留任獎勵每月3千 50公費生每人補助16萬
|地方為了補足護理人力,雲林縣府和11所護理專科院校合作,提出留任獎勵、人才培育及友善職場3大策略,將補助在職第一線護理人員每月3000元留任獎助,以及公費護理系學生每年補助16萬元,將在9月上路。
-
AI機器人成替代人力,人類該如何與它共處協作?【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台灣在少子女化與後疫情時代的雙重衝擊下,正面臨大缺工挑戰,其中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缺工情況最為嚴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AI實體機器人成為替代人力的重要解方,從餐飲業的內外場,到教育現場、醫療院所等多元場域,都已能見到機器人的身影,機械手臂也開始在工廠內取代勞工。真人與AI協作的時代已經來臨,長久的工作與生活模式面臨改變,如何找出改變的平衡點,將是未來的重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