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河
-
東北季風+風颱環流 臺北、北海岸、宜蘭摔大雨
|受著風颱外圍環流和東北季風共伴的影響,氣象署今日 (10/20) 中晝啟動「較大規模或者是較激烈大水雨事件加強作業」。氣象署表示,這改落雨集中佇大臺北地區、基隆北海岸和宜蘭山區,上無落到拜三 (22),民眾愛注意大雨、崩山佮做大水等災情。(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大台北、宜蘭劇烈降雨 文化大學明遠距上課
|生活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共伴影響,氣象署20日中午啟動「較大規模或較劇烈豪雨事件加強作業」,氣象署表示,這波降雨熱區集中在大台北地區、基隆北海岸及宜蘭山區等地,且劇烈降雨至少持續到週三(22日),提醒民眾須嚴防短延時強降雨、坍方、溪水暴漲等災害。
-
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 7縣市發大豪雨特報
|環境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共伴影響,全台天氣不穩定,尤其北部及東北部降雨最為明顯。氣象署今(20)日上午針對北北基桃等7縣市發布大豪雨特報,提醒大家在週三(22日)前要注意短延時強降雨、坍方及溪水暴漲等的可能性。而基隆河上游水位持續上漲,員山子今日凌晨已啟動今(2025)年首次分洪。氣象署也將在中午啟動較大規模或較劇烈豪雨事件加強作業,預計下午三時半會舉行記者會說明。
-
歷史上的今天》納莉颱風:那一年,台北變成了湖 |電信、捷運都癱瘓|我們的島【島上檔案】
|環境2001年9月,一個名叫「納莉」的颱風,在西北太平洋上誕生。當時沒有人料到,它會成為台灣氣象史上最詭異的一場災難。一夕之間首都台北淪陷,宛如一座台北湖,究竟這場都市水患,是如何發生的,納莉帶來哪些訊息? 一起回顧九月颱風,那一年的納莉...
-
記憶‧煤鄉|台灣煤業歷史如何保存?【我們的島】
|地方煤礦,曾經是台灣重要的自產能源,礦坑停止開採後,極少數遺留的生產設施,如今成為珍貴的產業文化資產,隨著時代變遷,老礦工不斷凋零,未來這段黑金歲月的歷史,又該由誰訴說...
-
灘地回復|為什麼這些地方必須清除紅樹林?【我們的島】
|環境當新竹香山、台北關渡、新北蘆洲、彰化福寶等地陸續伐除紅樹林,在邁向淨零碳排的路徑上,政府計畫將紅樹林做為自然碳匯,想種植紅樹林來減碳。台灣生態學會理事蔡嘉陽認為「這不是為了生態,是為了生意。」紅樹林沒有罪,問題是人們把它帶到了,原本沒有它的地方…
-
基隆外木山湖海路禁民眾觀浪 3次勸離不理最高可裁罰25萬
|生活受到颱風影響,基隆陸續出現樹倒災情,即使今(25)日凌晨颱風已經出海,不過外木山海岸上午仍舊風強雨大,市府也持續針對湖海路進行封閉;海巡也不時巡邏,以防民眾駐足觀浪,發生危險。
-
汐五高架堤頂出口有汽車挵護欄 摔落基隆河
|昨昏暗八點外高架發生重大交通事故!一台轎車佇臺北的國道高架堤頂出口,家己衝過分隔島挵著護欄,就規台車衝出去摔落去基隆河,今仔日中晝12點外,有吊車去現場共車吊起來,發現有一个查埔人牢佇駕駛座,已經死亡。經過家屬確認,是32歲姓蔡的查埔人。(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展覽 呈現戰後文化變遷
|建築和咱的生活有真密切的關係,對建築物的形也通看著生活、社會、文化、和歷史的痕跡。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展覽,整理出臺灣二戰了後咱的建築風格是安怎發展的。(此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語文。)
-
鸕鶿三部曲之一|台北 鸕鶿來了【我們的島】
|環境飄著細雨的清晨,水面映著天空的灰與太陽的光芒,上千隻鸕鶿降落的身影改變了水面原本的波紋,一個一個小黑點,順著水流,緩緩漂動,這美到難以描述的畫面,出現在台北市的基隆河。為什麼鸕鶿來到這裡?「追鸕鶿」如何成為一場很熱鬧的公民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