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冷戰推手 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謝幕人生
-
戈巴契夫病逝 享耆壽91歲
蘇聯時期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傳出因久病不癒,當地時間30日在莫斯科醫院病逝,享耆壽91歲。
戈巴契夫是蘇聯時期的最後一任領導人,1985年掌權後,短短不到7年時間推動多項改革,走開放路線並積極與歐美國家建立夥伴關係。
-
(圖/美聯社)
1987年,戈巴契夫和美國總統雷根共同簽署削減軍武的《中程核武飛彈協議》,2年後與老布希攜手宣布冷戰終結。同年柏林圍牆倒塌,戈巴契夫力阻蘇聯出兵,體現冷戰後的和平政策。 在20世紀末期國際外交的情勢發展上,戈巴契夫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終結了美蘇冷戰與核武對峙,並促成東歐國家脫離蘇聯統治及兩德統一。
1994年訪台
戈巴契夫曾在1994年3月造訪台灣,並與時任正副總統李登輝及連戰會面。
李登輝與戈巴契夫當時共同強調,「民主、自由是世界的潮流,也是人類的希望,但是民主的改革與自由的追求,必須以和平的方式逐步進行,也唯有如此,人類的福祉,才能獲得確切的保障。」
-
(圖/取自立法院)
戈巴契夫在1994年3月24日訪問立法院發表演講,再次提及民主、改革與開放等理念,「我認為,將來的進展和進步絕對不應該是革命性的,應當是演變性的向自由、民主邁進的社會。」
-
(圖/取自立法院)
不過對蘇聯人民而言,戈巴契夫卻被視為民族罪人及叛徒,因為蘇聯在他統治下崩潰,許多人認為他治國無方。
-
終結冷戰推手晚年獨居度餘生
未能為蘇聯實現改革與開放,戈巴契夫晚年生活獨居在莫斯科一間空屋,知名導演荷索(Werner Herzog)與辛格(André Singer)也紀錄了戈巴契夫的餘生。
-
(圖/紀錄觀點)
與疾病纏鬥的過程令他行動遲緩,但戈巴契夫生前仍一步步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我始終相信得擺脫核武,向前邁進,就像當初(美國前總統)雷根跟我的共識,但現在的人又想重回核武懷抱。」
-
(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