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少共犯」案件比率增 立委:適用法條不同增查案難度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根據司法院統計年報,近5年來成少共犯比率約3成,以妨害秩序、詐欺為主,而偵辦成年人丶少年案件所適用法律不同,導致強制處分不能同步執行等實務困境,法務部與司法院正研擬相關配套措施,也不排除修法。
便衣警在騎樓下埋伏,鎖定對象,等到車手經過上前,總算抓到詐騙集團的車手。不法集團為脫罪免責,多由少年擔任第一線犯罪者。法務統計,2024年觸犯詐欺罪的少年人數突破2000人,其中與成年共犯者1000多人,已超過50%,民代直指由於成少適用法條不同,導致偵查割裂,增加查案難度。
民進黨立委陳培瑜指出,「因為沒有辦法同步約談,沒有辦法同步搜索,所以導致於錯失關鍵證據的時機。」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表示,「如果我們今天沒有完整的一個偵查,你根本抓不到後面是誰在操控這些少年。」
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廳長鍾宗霖回應,「研議修法,如果大家有共識要跟國外一樣,要在成少共犯有一個所謂偵查主體,檢察官全部來處理,但只要符合CRC就可以。」
法務部赴立法院報告指出,成少共犯偵查確實有管轄權認定以及強制處分執行步調歧異,還有少年共犯取證時機無法提前的3大困境,近期陸續召開跨部會研商會議,多數院檢皆已建立聯繫溝通窗口,不過確實未有一致且明確的做法。
法務部政務次長徐錫祥表示,「各地檢署也會分別與各地方法院,還有司法警察召開聯繫協商會議溝通做法。」
另外,針對觸法少年的相關安置,民代直指現行民間安置機構人力不足,建議導入獎勵機制,衛福部已表態支持,後續將朝增加民間機構人力以及研議社工加給等方向來規畫。
蔡思培/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