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揭中國「影子海軍」民間貨船渡輪演練奪台行動
衛星照片上,能看到2艘疑似小型貨輪,正在往海岸方向行駛。中國在9月舉行閱兵儀式,紀念二戰結束80週年時,曾經展示出不少艦艇、水下無人機等軍備武器。而路透社指出,中國8月舉行海上軍事演習時,就有不少民間貨船、渡輪參與演習,並質疑中國以民用船隻,組成了「影子海軍」,投入奪台行動。
台灣前國防部軍政副部長李喜明說,「(中國可能正研發)由民間部門支援的大量小型兩棲登陸艦,能在戰時能進行多地點小型兩棲登陸作戰。」
路透社在整個夏季,委託商用衛星影像公司,追蹤了這100多艘參與演習或經常參與演習民用船隻動態,發現船隻正在廣東省捷勝鎮一處海灘,練習搶灘登陸技術,而這個海灘也疑似鄰近一處中國軍事基地。
軍事專家表示,中國只用海軍專用的運輸船隻,初期可運輸約2萬人的部隊,但按照入侵作戰規模估計,兵力需求非常大,因此民用船隻能成為重要補充,在多個地點進行小規模登陸,能夠分散防禦壓力,也能讓台灣守軍,難以集中守備。
另外,美國退役海軍陸戰隊中將葛瑞森認為,民用船在戰役中能擔任重要後勤角色,負責運輸豆類、子彈、繃帶、燃料等等難以搬運,卻又必須大量送到前線的物資。從衛星圖上,還能看出這些民用船隻已經接受過簡單訓練。
美國退役海軍陸戰隊中將葛瑞森表示,「從登船到登陸海灘、組裝堤道,再把堤道從海灘上移除,要在3小時半內完成,這說明了很多事情,首先,海象可能非常平靜,所有影像似乎都沒有顯示,有波濤洶湧或白浪翻滾的情況,再來是這顯示他們在這方面,有接受過一些訓練。」
根據追蹤資料,這些民用船隻至少有12艘, 包含6艘「滾裝式貨輪」與6艘甲板貨船。衛星照片顯示,這些貨船吃水很淺,甲板採取開放設計,能在缺乏港口設施下藉著斜板直接把車輛、裝備卸載到沙灘上,顯示中國顛覆傳統方式,積極尋找在進攻台灣時,能補充後勤資源,甚至運輸兵力的方式。而台灣方面,國防部也表示,會密切注意這些船隻如何支援軍事行動,台灣也已經制定了相關的緊急應變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