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柳鶯倡議多年「斷食善終」石崇良:非常規醫療需更多討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衛福部台中醫院復健科醫師畢柳鶯,近年來倡議讓無意識長期臥床者「斷食善終」,在網路上引發正反議論,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1)日受訪時強調,現行法規針對末期病人已有安寧療護與預立醫療,斷食善終並非常規醫療,還需更多討論。
衛福部台中醫院復健科醫師畢柳鶯,因為不忍罹患小腦萎縮症的母親長年為病痛所苦,讓83歲母親在家「斷食善終」引發社會正反議論,多年前她開始倡議,協助無意識長期臥床者「斷食善終」,希望讓病人身體自然衰竭,以達到尊嚴、安詳離世的目的。
醫師畢柳鶯說道,「母親在很早期的時候就有講過,她不要像我表弟那樣,插著鼻胃管躺在床上,到了她末期,18年過去,沒有辦法翻身很容易嗆咳的時候,她就講說,夠了。」
不過醫界有一派認為這些病人是「被斷食」,不符合醫學倫理,畢柳鶯表示,雖然現行法規已有安寧療護與病主法,但實際情況是多數醫師不願拔管,畢柳鶯說,行醫45年見過太多病人在病床上苦撐、插滿管線,卻仍被無效醫療延長痛苦,例如植物人,家屬不忍心才會提出斷食往生的要求,所以畢柳鶯認為於情於理,自然死比醫療死更符合人道精神。
醫師畢柳鶯解釋,「假如這個病人是有自主意識,他因為這個疾病是無法治癒,然後痛苦難以承受,在國外他可能可以申請安樂死,那在台灣因為沒有,這樣子的話,選擇自我斷食那等於是另外一種替代方案。」
衛福部長石崇良則指出,「斷食善終這個方式,在目前來講並不是在我們常規的安寧療護裡面,所以需要更多的討論。」
而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2024年簽署病主法「預立醫療決定書」人數僅有2萬5000多人,石崇良表示,會持續推動讓末期病人得到高品質的安寧療護,並以「尊嚴善終」為最終目標,也會持續討論,期盼發展出符合民眾需要及期望的善終方式。
吳仲安/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