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列冊需關懷獨居老人增 民團:獨居獨老未必弱勢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最新統計顯示,去(2024)年台北市列冊「需關懷」的獨居老人來到9796人,比前一(2023)年增加了1000多人,而以家庭戶數來說,對比5年前「單人高齡戶數」巨幅增加74.85%。民間團體指出,「獨居獨老」不一定是弱勢,但要保持與社會的連結。
為服務的獨居長輩送來午餐便當,社工細心噓寒問暖,讓每天送餐成為長輩期盼的「訪客時光」。
社工說,「阿伯你好,便當來囉。」
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獨居長輩越來越多,以首都台北市為例,去年台列冊「需關懷」的獨居長輩,較前一年又增加1000多人。而全市大於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來到23.06%,若對比起5年前,「高齡戶數」與「單人高齡戶數」雙雙攀升,尤其單人高齡戶數大幅增加74.85%。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不婚的情況底下,他可能到了他的中高齡的時候還是沒有結婚,就買了一個房子在台北市,所以也會讓這樣台北市的這種所謂的單身戶也會增加。」
學者分析,北市房價高,不少子女長大後搬離到外縣市,也導致高齡戶數不斷上升,因應「家人照顧功能」可能消失的現實,政府須強化社會支持系統。民間團體分析,年長獨居也不見得是弱勢,就以北市列冊需關懷的近萬名長者為例,統計顯示男性中低收入較多,但也有一般戶,女性則是多數一般戶,有各種不同的樣態。
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說,「獨居的人口越來越多的情況之下,與其談所謂的孤獨死,我更希望我們多談的一點是,當我們想要保有自主的個體的時候,我們怎麼跟這個社會持續保有連結。」
民團直言,超高齡社會下,民眾可以從中壯年就開始規劃未來生活,在社區和人際上保持對外連結。
許勝婕/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