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搜救犬接受高強度訓練 身心健康需被重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包括日前在花蓮光復鄉的災區,全球各地許多災難現場、都可以看到搜救犬的身影,牠們靈活的穿梭在現場尋找人類不易發現的蛛絲馬跡。但並不是每隻狗狗都能成為搜救犬,牠們的挑選和訓練過程都很嚴格,而高強度的搜救訓練也會造成牠們的身心壓力。許多單位已經注意到這種情況,開始協助教導領犬員學習相關知識,了解如何跟搜救犬溝通。

領犬員說道,「等一下你們沒有燈,沒有燈會受傷。」

花蓮光復鄉的馬太鞍堰塞湖潰堤後,大量泥水沖入聚落。第一時間進入災區的不只有人類的救援隊,還有牠們——「搜救犬」。在這次救災中高雄消防局派出5隻搜救犬協助,成功尋獲4位民眾與4隻狗。其中1隻名叫「咪娜」的搜救犬,因地形陌生,一度不小心掉進泥潭,讓領犬員看了好揪心。

特搜隊隨行獸醫師黃楷迪表示,「是沒有一些明顯的外傷的,後續幾次的任務也是有持續監控牠一些生命徵象,還有一些肉墊的受傷狀況,是都還可以,所以評估是可以繼續執勤的。」

工作犬肩負起搜救、偵蒐的工作,高強度的訓練下牠們的心理健康更需要被重視。如果領犬員沒有學習過相關的知識,不但看不懂狗的肢體語言,甚至可能錯誤解讀,搖著尾巴看起來像是在跟每個人打招呼、甚至撲跳到陌生人身上,多數人會以為這是一隻友善親人的狗,事實並非如此。

會思考的狗行為獸醫團隊獸醫師謝明穎說明,「牠對人有一點點的不安跟緊張,因為牠來到我身上就撲我嘛,對不對?牠撲我2次之後它是用含的,這個叫作hyper arousal,叫作過度興奮,我的工作不是去訓練狗,我是去教主人或是教領犬員怎麼去跟他的狗相處互動,就怎麼跟他的狗好好溝通,那所謂的溝通不是那種寵物溝通,是那種就是以有科學依據的方式去告訴他,什麼是我們要的。」

牠們在各種危險的環境肩負起救援任務,工作犬的福利和身心照護需要人類的守護。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