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近期成功找到能將人體皮膚細胞轉化為卵子的方式,後續只要再透過體外受精技術,就能夠製造出胚胎。由於使用的皮膚細胞不限制性別,若該技術成熟可行,包含男同志、不孕症患者均可成功孕育擁有自己與伴侶DNA的胚胎。不過由於該技術仍存在許多侷限性,研究團隊估計,至少仍須10年以上才能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科學家近期透過研究,找出一種能將不論性別的人類皮膚細胞轉化為卵子,在經過體外受精後,成功製造出早期人類胚胎的方法,研究結果已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一般人類的細胞可分為擁有23對、共46條染色體的「體細胞」,與只擁有23條染色體的「生殖細胞」。
研究團隊使用的方法,是將屬於體細胞的皮膚細胞細胞核,移植到已移除細胞核的生殖細胞卵子或卵母細胞中,在被蛋白激酶抑制劑roscovitine改造過的卵子細胞質刺激下,會誘使植入的皮膚細胞核分裂、丟棄一半染色體,最終形成一顆僅擁有23條染色體的卵子。
研究團隊表示,已透過同一方法成功培養82顆具功能性的卵子,並透過體外受精技術與精子進行受精,但只有9%的胚胎發展到第6天,也就是可植入子宮的囊胚階段,研究團隊也未持續培養成為囊胚的胚胎。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艾瑪托(Paula Amato)表示,「該方法除了能為缺乏卵子的不孕症患者、年長女性帶來生育希望外,甚至可能讓同性伴侶擁有具雙方血緣關係的孩子。」
但艾瑪托也指出,該研究仍存在多項侷限,例如從皮膚細胞形成卵子的過程中,原本應該從每對染色體中各丟棄一條,但實際上出現的捨棄選擇相當隨機,有可能出現某對染色體兩條全數被保留,另外一對染色體卻被全部丟棄的情況。因此即便美國允許後續實驗,研究團隊估計仍需進行至少10年以上的研究,才能進入臨床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