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產銷平衡 農糧署將辦大蒜種植登記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期是蒜頭種植期,為穩定大蒜供應產銷平衡,農糧署將從9月15日至11月15日辦理大蒜種植登記,呼籲農民要配合登記種植。農糧署表示,國內每年大蒜需求量約為5萬3000公噸,推估合理種植面積約5000至5300公頃,透過登記制度,除可以建立產銷預警機制外,也可推動產地輔導措施。
農工動作俐落將一顆顆蒜頭種進土裡,每年從8月下旬開始是大蒜種植期,為了穩定供應產銷平衡,農糧署將從9月15日至11月15日辦理大蒜種植登記,掌握全台種植面積。
雲林蒜農林先生說:「就是說有面積參考,種太多就會叫大家不要再搶種,種多少吃多少,讓農民比較有保障。」
雲林蒜農林女士提到,「要去登記種植什麼,然後有人沒去登記,變成如果災害損失,一分地有3000元補助金就申請沒過,如果沒去登記,要申請就很難通過。」
農糧署表示,國內每年大蒜需求量約5萬3000公噸,推估合理種植面積約5000至5300公頃,但因大蒜是容易受價格波動影響作物,如果種植面積過多,將導致供過於求價格崩跌,嚴重影響農民收益。
農糧署中區副分署長徐惠瑩指出,「近3年的生產面積大概也是落在這樣的區間,那我們產量大概也是在4萬9000公噸左右,那所以以這樣生產面積跟產量,產地價格大概也都落在每公斤86元到91元間,是可以合理維護農民的收益。」
雲縣府農業處長魏勝德說明,「特設立農業數位行動平台,讓農民在種植主要作物後即時登錄,農民種植過程了解種植的狀況。」
雲縣府農業處表示,全台大蒜有9成種植在雲林縣,為避免大蒜產銷失衡,政府推動登記制度,除了可建立產銷預警機制,也能幫助推動產地輔導措施,希望讓農民得到更好收益。
蔡思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