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後旅遊業復甦,桃園機場今(2025)年暑假總運量上看853萬人次,有望刷新歷史紀錄。但桃園市產業總工會今(4)日到交通部前陳情,認為機場員工負荷加重,希望政府可以比照商港服務費機制改善基層福利。
報到櫃台前排滿人龍,2024國全年超過1684萬人次國人出國,已恢復到疫情前98%水準;今年暑假出國人次更可能創下歷史新高。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指出,機場第一線員工工作量不斷攀升,但薪資與福利沒有明顯提升,呼籲交通部可以比照我國既有《商港服務費收取保管及運用辦法》,由總額提撥並交由勞動部運用,以提升港口相關工會人力服務品質的相關事項。
長榮航空企業工會理事長曲佳雲指出,「為什麼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交通部不能規劃讓機場營收的部分營利,百分之一也好、千分之一也好,部分營利我們來研議提撥一些金額,確切地落實照顧機場的從業人員?」
工會也指出,交通部應該要一併檢視各大國籍航空旗下子公司的薪資福利,避免刻意壓低底薪,僅以各種津貼來支應薪資,造成年終獎金不如集團宣稱的優渥。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施淑華表示,「甚至做了10幾、20年,他在這個職位薪上面還是一職等最低薪的職等上來退休。」
交通部航政司科長王世寧回應,「勞動權益還有辛勞我們都是非常重視的,交通部這邊我們會轉請相關單位來研議妥予處理。」
航空培訓機構指出,疫情後各國機場面對爆量旅客都持續在缺工,也來台挖角,台灣若未提升機場勞工待遇可能面臨未來人才外流。
航空培訓業者汪逸仁認為,「24小時輪班的工作其實很不容易,所以不只是薪資上面,我認為工作環境友善的提升,其實也是對於求職者或就業者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業者分析,除了提高薪資增加誘因,因機場通常位處郊區,若能提交通補助或是住宿福利,也會對員工有實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