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七美海域棘冠海星暴增 海保署進行人工移除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澎湖七美海域的棘冠海星近期被發現數量異常增多,由於棘冠海星以珊瑚為食且食量、繁殖力驚人,恐怕會影響當地珊瑚生態。監測到狀況的學者及海洋志工趕緊通報,海保署獲報後與當地潛水業者合作,18日起開始進行人工移除。
工作人員把棘冠海星夾進袋子裡。有學者及海洋志工發現,澎湖七美海域以珊瑚為食的棘冠海星近期數量增多,平均體長不到20公分、約2歲左右;海保署獲報後18日開始進行人工移除。
海洋保育署署長陸曉筠說明,「只要有人有通報棘冠海星的問題,基本上我們就是啟動開始做調查。所以七美的這個,當時我們收到通報之後,其實在調查的時候知道牠密度已經接近警戒值,所以我們就啟動專案開始做棘冠海星清除。」
棘冠海星表層多刺且帶神經毒素,平均體長25至35公分,但最大可長到約1公尺,由於牠們以珊瑚為食、食量驚人,恐怕危害珊瑚生態。而且棘冠海星並非首度出現在澎湖海域,2010年6月研究團隊曾在西吉島海域監測到異常增生。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鄭明修指出,「60年從澳洲大堡礁大爆發以後隨著洋流,全世界就開始到處都發生大爆發。大爆發的條件是當地海域的珊瑚要非常地健康,覆蓋率通常大於50%,棘冠海星產卵1年至少3億顆,繁殖力很大。」
棘冠海星緊緊吸附在珊瑚上,不只澎湖,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周邊海域的棘冠海星,近年同樣擴散嚴重。學者呼籲政府積極因應,除了可用醋酸毒殺,人工移除也可比照綠鬣蜥建立獎金制度,鼓勵潛水員移除以抑制大爆發。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