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恆春槺林古道修復重開通 社區居民砍銀合歡製成文創商品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恆春擁有優美天然景觀,也因地處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生態受到保護。距離恆春鎮約3公里的德和社區,近來重新開通社區內的槺林古道,也把危害山林生態的外來種銀合歡加工成為維護山林以及創生的選材。

150年前建置的槺林古道已經荒廢了60年,德和社區居民結合了公部門和志工,把古道修復,也把對林地造成嚴重破壞的外來種銀合歡砍伐後加工,施作成步道設備和木樁,把帶有負面印象的銀合歡轉變成維護環境的正面用材。

德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宗熏指出,「這個都是用森林殺手害樹銀合歡來施作的木欄杆,這個形狀的是一個鳥的棲架,用木樁的方式它可以鞏固土壤的流失。」

古道美景令人賞心悅目。而銀合歡轉身一變,不但成了維護山林的幫手,也變成了文創商品,綠癌轉為綠金,讓社區多了就業機會和收入。

楊宗熏表示,「做了家具、做椅子、做了涼亭,也做了裝置藝術,這個就是XTErrA競賽的獎牌,把椅子當獎牌,讓外國人來臺灣又有紀念性又環保又生態,還可以使用喔,這個就是銀合歡的月琴,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月琴。」

銀合歡成了地方的生財之道,也成了恆春半島其它社區思考創生的方向。巧用外來種銀合歡,展現出德和社區居民對鄉土的情感,也為恆春半島的環境永續付出一份力量。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