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農民多採火耕 學者憂易引發森林大火破壞生態

泰國發生森林大火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還有當地的農民多採用火耕,稍微不注意就會演變成大火。有一群植物科學家在泰國的野生動物保育區裡蒐集樹木的種子和葉子,研究當地植物的基因對氣候變遷的反應,希望有一天能夠幫助造林。不過在過程中他們發現,像森林大火這樣的人為破壞,才是科學家最擔心的。

一把野火燒光了泰國森林保護區的所有動植物,原本這裡應該有的犀鳥、鹿、大象,甚至是老虎,通通不見蹤影。再往前走,只看到已經死亡、身體焦黑一半的沙蟬,還有還沒孵化就被燒死的鳥蛋,這樣的景象讓科學家比爾琴科忍不住當場哭了起來。

倫敦皇家植物園遺傳學家比爾琴科說:「這個美麗,擁有各種動植物的森林正在被摧毀,就如你看到的一樣。」

這群科學家來到泰國這個偏遠山區,原本要研究森林裡的數百種植物基因,並且透過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了解它們的生存條件,但因為已經被火燒到一片光禿,讓他們只來得及採集到3個物種。

然而森林大火的發生除了自然因素,還有因為當地的農民為了開墾農地、種植新的作物所採取的火耕,而這在泰國很常見。

清邁大學博士生雅姆泰松表示,「我太難過了,這裡是野生動物保育區或是被保護的國家公園,我沒有想過這裡有很多這樣的農田,沿路那麼多火災、火煙,真的令人傷心。」

科學家在這裡找到的3種物種,包括合歡花、可入藥的甘油、以及作為清潔用的無患子。由於泰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科學家發現,季節的變化讓這3種物種,雖然在大火的侵襲下還是可以存活下來。

他們蹲在地上,撥開焦黑的枯葉,尋找到上千顆種子,目的要幫助森林重生。

植物育種專家薩拉指出,「根據不同海拔的樹種,測試在相同條件下,讓它們能對抗氣候變遷。我們提出的這些想法,為了知道哪些物種能幫助森林復育。」

科學家們將所採集到的種子切開,確保它們沒有腐爛或是被病毒感染,再用當地土壤四分之一的養分,讓植物自然生長,為未來保存更多種的植物基因。

科學家們說,每當成功採集到種子時,總是讓他們鬆了一口氣,但另一方面,野火的經常發生,讓他們害怕某些物種再過幾年就會消失。

而這種狀態也不是泰國獨有,近幾個月來毀滅性的大火也在美國加州、日本和韓國肆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