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場澄清無撤收實體店面 部分門市合約到期移櫃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家居品牌「生活工場」全盛時期在全台有近百家門市,不過最近卻傳出要關閉實體店面。對此生活工場出面澄清,沒有實體門市撤收計畫,至於部分門市做出清活動,只是既定檔期活動,而非撤收。業者坦言,今(2025)年的確有部分百貨門市因合約到期移櫃,因應市場變化轉往虛擬通路,未來也會因應客人年輕化做調整。
走進門市,你想得到的家居用品,像是寢具或書桌等小型家具這裡全都有。過去不少人對生活工場這個品牌並不陌生,但現在卻傳出要關閉實體店面。
台北市陳小姐說:「如果是大品牌我會去門市看,如果不是大品牌的話,我就會比較一下,因為現在家具很多,淘寶也很多。」
台北市黃小姐則說:「就是買一些床具的時候,會先去實體店面試躺看看,但最後還是會在網路上下單。」
生活工場出面澄清,目前全台實體門市還有20間,但同時也有在經營線上購物。至於部分百貨櫃位因為合約等相關因素會做移櫃,強調今年的實體門市沒有撤收計畫。
生活工場行銷經理陳怡霖表示,「我們今年沒有相關實體門市的撤收計畫,所謂的實體門市是我們自己生活工場自由的門市,您看到我們門市在做sale的活動,出清的活動那是我們既定的檔期活動。所以本來就是在走的,這也不是說因為要撤收,而是我們在做出清。」
生活工場從1993年開始成立,商品種類包含家具、雜貨等。但近年來受到疫情改變民眾消費習慣,轉往許多大型網路電商,加上許多跨國居家品牌紛紛進攻台灣的家居市場,也讓業者備感壓力。
行銷專家表示,實體門市最重要就是快速和親身體驗,讓民眾一眼看到就有購物的衝動。
行銷專家胡恒士表示,「如果你線上線下都有,那反而是線下的這些實體是一些比較指標性的門市,讓大家可以去體驗,那體驗完之後,他可以去線上來做選購,或者是現場就直接做選購,我覺得會是接下來消費比較重要的零售趨勢。」
業者回應,因應市場變化轉往虛擬通路,消費客層年輕化等趨勢也會適時做調整。
專家表示,想讓品牌屹立不搖,除了行銷,產品本身的獨特和設計感也是關鍵,才能提升產品力。
楊宜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