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地往上游擴大 台中斯可巴社區首見石虎蹤跡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中市大甲溪流域過去曾有石虎出沒,但林業保育署最新紀錄到的蹤跡,出現在海拔1050公尺、上谷關地區的斯可巴社區,棲地明顯往上游擴大。而台東生態也復育有成,林業署還建立溪流生態地圖,讓棲地資源更容易掌握。
石虎在樹林裡現蹤,被紅外線自動相機拍下,這地點位於台中市上谷關地區的斯可巴社區,海拔高度1050公尺,這也是當地第一次紀錄到石虎蹤跡。
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秘書吳貞純表示,「那我們在斯可巴社區架設了自動相機,在2024年的11月13日跟16日,成功的在夜間拍攝到石虎,在斯可巴社區跟國有林班地交界的地方,有活動的影像。」
林業署表示,大甲溪流域最早從2015年的裡冷林道紀錄到石虎開始,漸漸擴散到南勢部落,現在則擴大往更上游的斯可巴社區都有石虎蹤跡,推測可能是亞成體在四處尋找適合棲地,也表示長期推廣的友善農法奏效。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則建議,石虎棲地擴大的同時,政府民間都該注意當地農家放養家犬,與遊蕩犬的問題。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劉威廷建議,「以往的習慣可能農家的狗,有時候自己養的也不見得會有牽繩,或者可能是放養狀態。這個問題也需要政府跟地方一起來處理,因為對石虎來說,遊蕩犬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林業署在台東淺山地區也復育有成,台灣狐蝠在天空翱翔、卑南溪口植被復育紀錄到大冠鷲,透過溪流生態地圖,讓棲地資源更容易掌握。
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自然保育科長林孟怡表示,「這個生態地圖裡面,就是我們把資訊建置好了以後,整個河川溪流棲地的資源就會更加的明顯。治理上面我們就會導入NbS,所謂的自然解決的方式,去讓溪流回復到它應有的生命力。」
台東分署強調,後續會對接國土計畫等平台架構,整合資源跨域合作治理,期望達到永續生態發展的目標。
楊宜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