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水溫度逐年上升 沖繩熱帶魚類出沒九州海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暖化還會導致海水溫度上升,對海洋生態乃至於地區的漁業和食物鏈都會造成不小的衝擊。像是日本九州地區附近海域,近年來大量出現以往只有沖繩地區出沒的魚類,另外由於水溫上升造成珊瑚大量白化,漁民的撈捕成果也受到不小的衝擊。
日本NHK電視台在福岡的駐地記者,跟隨資深潛水伕潛入長崎縣近海海底,發現許多原本只有在沖繩周邊才看得到的熱帶魚類。
NHK福岡駐地記者小林將純報導,「這是沖繩潛水客很喜歡的小丑魚,這全部都是雙帶鱗鰭梅鯛。」
根據資深潛水夫三垣直人的說法,包括小丑魚、小丑魚、天藍雀鯛、金花鱸以及三班圓雀鯛等熱帶魚類,近年來大量出現在九州海域,包括福岡與本州之間的日本海也不例外。

三垣直人在當地從事潛水夫工作超過20年,根據他的紀錄,九州北部海域在1月下旬的水溫從2014年的14℃,上升到最近3年的16到18℃。
資深潛水夫三垣直人指出,「每年1月下旬的水溫逐年逐年的在上升,很明顯的事實就是海水溫度的確在上升。」
這個紀錄和日本氣象廳的資料也完全相符,而水溫上升的明顯證據就是珊瑚大量白化。當珊瑚逐漸死亡,有共生關係的藻類也無法生存,直接衝擊到海洋的食物鏈。

九州大學珊瑚礁研究專家菅浩伸教授分析,「生存於海藻生長區域的魚類,還有利用海藻的貝類、鮑魚等等,一旦海藻消失它們就無法生存。我們餐桌上的魚類有了變化,逐漸吃不到這些魚類的危險是存在的。」
當地的漁民對於這個問題非常有感。
九州漁民浦田大史說:「最近都捕不到白帶魚了,章魚也每年在減少。有時會捕到南方系統的魚類,最近捕到不少斧頭鯊,一整年都捕得到,真是傷腦筋。」
斧頭鯊帶來的最大麻煩,就是許多原本可以上市販售的魚貨被鯊魚咬掉一半或全部吃掉,漁民心血就此泡湯。漁民們認為,海水溫度上升不只是學術象牙塔裡的討論科目,而是影響民眾生計和飲食文化最真實的問題,必須嚴肅面對。
邱子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