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擬禁養955種動物引反彈 農業部:未定案也無預定時間表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農業部上週五(3日)研商,打算將955種動物列入禁養名單,引發飼主和業者反彈,也批評恐怕加劇飼養地下化和非法走私。對此農業部今(7)日再次說明,強調目前研擬的清單仍未定案,也沒有預定時間表。

寵物不只貓狗,這隻花紋斑點特殊的小動物有一個可愛的名字「立可白橘白肥尾守宮」,業者說,越來越多人喜歡養牠當寵物。

兩棲爬蟲類專賣店北區經理余柏成說道,「攻擊性非常低,牠們非常溫馴,所以很多人喜歡養。」

業者指出,像是鱷龜詢問度很高,花紋漂亮的緬甸蟒也有很多人喜歡,不過當聽到傳出農業部要禁養這些動物在內的955種,飼主跟業者都炸鍋了。

兩棲爬蟲類專賣店北區經理余柏成表示,「是真的蠻錯愕的,覺得說怎麼突然這麼草率的就決定了,會有部分的活體就不能做販售、不能飼養,也不能進口,沒辦法接受。」

業者說,民眾如果來店購買兩爬,會先協助評估是否適合飼養,會讓民眾充分了解飼養條件,就算買回去養不來,也提供有價回收,無法接受農業部說禁就禁。學者也認同,應該先從加強管理做起,而非一味禁養。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思民指出,「利用這種操作管理的方式,讓這些物種在台灣的數量稍微少一點,比較希望說這些高難度的飼養物種,牠是攤在陽光下,大家都會看到說,你這隻動物養得不好,那你要怎麼去做改善,我們覺得這樣是比較正向的循環。」

學者認為,控制進口數量、提高飼養門檻、強制寵物登記植入晶片,有各種行政管理辦法,而非一聲令下就喊禁。

知名YouTuber昆蟲擾西也發文批評,此舉恐怕只會造成飼養的地下化、走私等違法行為越來越嚴重。

農業部動保司長江文全回應,「是採滾動的方式,然後收集各方意見來做一些處理,絕對沒有預定的一些時間表,那是有共識的部分,我們才會優先來實施。」

外界質疑農業部為何找工研院來進行評估,江文全指出,工研院負責行政協調與開會,實質內容交由專家學者討論,禁得起檢視,並澄清就算有一天真的要禁某些種類,也不會安樂死動物,飼主完成申報後可繼續養。目前還在評估,優先禁養的動物會是有劇毒的、具攻擊性等種類。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