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體內驗出高濃度古柯鹼 巴西研究首度發現

巴西海岸附近的鯊魚體內檢測出古柯鹼,不僅是野生鯊魚首例,古柯鹼濃度更比先前檢驗的水生生物高達100倍。鯊魚體內的古柯鹼來源可能為非法製造毒品的實驗室、或毒品使用者的排泄物進入水中,科學家憂心野生動物被毒品污染。

BBC報導,海洋生物學家指出,他們從里約熱內盧附近的海域捕獲了13條巴西尖鼻鯊(Brazilian sharpnose sharks),發現牠們的肌肉和肝臟中檢測出高濃度的古柯鹼。

該研究由巴西里約熱內盧的生物醫學科學研究和開發機構「奧斯瓦爾多克魯茲基金會」(Oswaldo Cruz Foundation)進行,是首次發現鯊魚體內存在古柯鹼。

結果顯示,92%的鯊魚肌肉和23%的鯊魚肝臟中含有古柯鹼,這些濃度達先前其他水生生物報告濃度的100倍。

專家們認為,古柯鹼可能通過非法製造該毒品的實驗室或毒品使用者的排泄物進入水中。研究人員表示,海上丟失或被販毒者丟棄的古柯鹼包也可能是來源之一,不過這種可能性較小。

雷利亞理工學院海洋與環境科學中心的海洋生態毒理學家諾瓦伊斯(Sara Novais)告訴《科學》雜誌,這些發現「非常重要,也可能令人擔憂」。研究檢測的雌性鯊魚都已懷孕,但專家們還不清楚古柯鹼對幼鯊的影響。

目前也不確定古柯鹼是否改變鯊魚的行為,但先前有研究指出,藥物對動物可能產生與人類相似的影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