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家66%反對「人類世」 人類影響地層的世代尚未來臨?

去(2023)年7月人類世工作小組宣布,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克勞福湖內,找到了在70年前邁入「人類世」的證據。近期人類世工作小組的上層組織「第四紀地層小組委員會」對訂定人類世與否進行投票,結果以66%的反對率否決。人類世是什麼?哪些證據顯示出我們進入人類世?地質學家們又為什麼否決?

地質年代如何劃分?

為了描述不同時期的地球歷史事件,地質學家依據重要地質事件、岩層、指標性化石劃分出不同的地質年代,例如三葉蟲廣泛存在的古生代、恐龍的中生代侏儸紀與白堊紀等等。

地質年代由大到小的單位為宙、代、紀、世、期、時。其中時的部分因時間間隔太短,因此國際地層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ICS)不使用。

恐龍生存的年代是顯生宙-中生代-侏儸紀至白堊紀間;而現在的年代是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梅加拉亞期。

什麼是人類世?

全球地質學家多年來試圖定義出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Anthropocene)」,標誌人類已主導新一次的地球地質變化。

科學家認為人類出現後,導致與城市化和農業相關的侵蝕和沉積物增加;人為活動導致許多新的礦物和岩石(包括混凝土、煤灰和塑膠)全球擴散,同時人類也導致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現象,對地球造成永久影響,且可能會累積在地質層中留存到後世。

人類世工作小組在2019年5月21日投票通過,將人口快速增長、高度工業化、首次核試驗的20世紀中葉定為人類世的開始,但仍待ICS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通過。

人類世的證據?

去(2023)7月人類世工作小組宣布,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克勞福湖內找到了人類世的證據。

湖內的沉積物樣本中找到了1950年代核武測試所釋放的鈽元素、塑膠微粒、化石燃料和肥料的沉積物,科學家認為這是進入人類世的清楚標記。

此外人類世工作小組也在100多個標記中,找到礦業廢棄物、塑膠微粒、人為培育的肉雞骨頭;南極冰層中的氣泡也顯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湖底的花粉也記錄了因全球暖化而導致的森林組成改變。

人類世的投票結果?

但是在4日晚間第四紀地層小組委員會的投票中,科學家們否決了將20世紀中葉作為人類世開始的提議。

英國劍橋大學史考特極地研究中心第四紀古環境名譽教授、小組委員會投票成員吉巴德表示,「訂定『人類世』的提案以66%的反對票否決。」

為什麼被否決?

委員會成員們認同「人類已經改變氣候,並對生態系統造成危害」的說法,但多數人類世工作小組提出的定義太過狹隘,且「世」的跨度長達數百至數千萬年,現在就將訂定出人類世為時過早。

「它限制、制約了人類世的整體重要性,」委員會成員、丹麥奧胡斯大學的地質學家皮奧特羅斯基(Jan A. Piotrowski)指出將20世紀中葉作為起點的不妥,「農業起源期間發生了什麼事?工業革命呢?美澳的殖民呢?」

由於提案並未通過,國際地層委員會主席、英國杜倫大學古生物學榮譽教授哈珀(David Harper)表示,根據規定人類世的提案將不會再往前推進,「如果小組委員會通過該提案,國際地層委員會才會進行投票。」

人類世工作小組的主席沃特斯(Colin Waters)表示投票結果非常令人失望。

但《紐約時報》報導,該結果可能受到質疑或上訴,第四紀地層小組委員會主席扎拉謝維奇表示,「有一些程序問題需要考慮。」但並沒有進一步說明。

身兼ICS秘書長的吉巴德認為,該投票並不表示人類世沒有研究意義,建議可以將人類世訂為較寬鬆的、可以描述不同時間在多處發生的「地質事件」,「人類世工作小組所做的工作非常出色,這不能浪費,只是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而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