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數位身分證暫緩遭求償2.8億元 林右昌:是停損金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數位身分證政策因為資安疑慮,行政院在2021年宣布暫緩,廠商向政府求償,調解金額約2.8億元,但被外界質疑政策還沒達成全民共識就投入經費,2.8億將由全民埋單。內政部長林右昌今(5)日強調,這不是賠償,是停損金額。至於未來是否續推數位身分證,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待成立個資保護委員會後,再研議必要性。

政府推動數位身分證原定2020年7月上路,但民間團體認為個資保護有疑慮提出示警,行政院在2021年拍板暫緩,廠商向政府求償超過10億元,今年1月調解,調解金額估2.8億。

不過,外界質疑政府在還沒達成全民共識就投入經費,2.8億將由全民埋單。

行政院長陳建仁說:「現在已經達成一個協議,就希望能夠在2.8億以下。」

內政部長林右昌認為,「其實我覺得不是賠償,其實反而是停損的一個金額,其實把它降到最低,這個2億多的一個金額,我想已經是最好的一個結果。」

數位身分證暫緩,林右昌強調有做相關準備跟配套,至於個資問題,外界也關注是否成立專法。

數位發展部長唐鳳表示,「當時外界希望要先有專法去進行授權,也包含就是獨立的個資機關的成立等,這些部分我們都有在全力協助。」

部分民眾則認為數位身分證是趨勢,政府仍應該繼續推動。

民眾表示,「資安的這個問題,應該是一種它還是可以克服的問題,數位是一個時代的趨勢。」

也有民眾說道,「主要是政府沒辦法解決,然後因為這樣造成不便,然後我們還要再多花錢,本來是對我們好的事情,突然變成我們要多花錢,感受度會很差。」

至於未來是否會繼續推數位身分證,行政院長陳建仁則表示,按照憲法法庭解釋,需要對個資保護設立一個獨立監督機制,正在籌備個資保護委員會,未來成立後,會跟相關部會討論是否有推動新式身分證的必要性。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