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宕4年的「亞利安6號載運火箭計畫」,終於敲定,將在明(2024)年6月中到7月底之間,擇期發射升空。取代已經在7月5日執行完最後一次任務的「亞利安5號」。歐洲太空總署強調這是建立獨立自主太空發射能力,進一步與美俄中等國,分庭抗禮的重要一步。
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當地時間7月5日晚上6點,亞利安5號載運火箭順利升空,把法國軍用通訊衛星送進地球軌道,為它25年的服役生涯畫下句點。接下來的重擔,將落到研發接近完成的亞利安6號身上。
亞利安6號也和之前的系列一樣,都不採用可回收第一節推進火箭的方式,而是設法增加推力,讓火箭足夠一次載運兩個或更多的大型衛星,藉此降低每個衛星或太空船的發射成本。這在已經除役的亞利安5號身上,已經獲得相當的成果。
ESA太空發射部主任蓋勒溫特斯說:「亞利安6號可以降低發射成本,比目前的成本低50%。也就是說4年來我們減少了50%的發射成本。這當然是很重要的一大步,因為亞利安6號可以雙重發射,提供給客戶很有吸引力的價格,來與其他競爭者一較高下。」
亞利安6號跟亞利安5號一樣,都是採用兩段式火箭引擎的設計。不過,6號在升空初期階段,可以按照任務需求,選擇「亞利安62」和「亞利安64」兩種模式。前者第1節火箭旁邊加裝兩組推進器,後者則是加裝4組。推進器與第1節火箭也都升級為推力更大的版本。
亞利安6號原本預定2020年就要首度升空,但因技術問題以及新冠病毒疫情打亂了研發工作步調,使得發射準備進度延宕4年。11月23日火箭引擎燃燒試驗成功,讓研發團隊鬆了一口氣。
而接下來12月的兩次測試,以及2024年上半年的系統評估,也同樣攸關6月15日到7月底能否順利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