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寒害凍死魚 流入台灣本島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澎湖寒害,造成魚群大量死亡,初步估計,數量超過一百噸。而漁業署已經成立調查小組,研商復育措施。不過,這一次的生態衝擊,最長可能要30年,才能恢復。
長長的海岸線,佈滿被潮水沖上來的死魚,農曆春節期間,寒冷的海水入侵澎湖海域,估計至少100噸魚群死亡,除了吸引澎湖民眾在岸邊撿拾,其中更有至少2000多箱死魚流進台灣。
澎湖共生藻學會老師洪國雄
據我私下去了解
澎湖的兩家宅急便跟宅配通
他們在過年寒潮的這十天左右
每一家都有一千箱以上
每一箱是20公斤裝的魚貨送到台灣去
以我比較保守的估計
我想應該寄出的部分就有5、60噸
大量魚群死亡,目前相關單位初步認定是中國沿岸冰冷海水入侵,使得海水溫度過低,造成魚群無法適應及覓食,進而致死。而過去澎湖也發生過兩次嚴重寒害,每次平均間隔30年,這一次的寒害距離上次也是30年,不過有學者認為,目前全球氣候變遷,很有可能縮減寒害侵襲澎湖的時間。
海洋大學校長李國添
全球氣候的變化
事實上是好像發生異常海況
異常乾旱或者異常寒冷的頻率
好像越來越高 越來越高
至少看起來是有這個趨勢啦
目前澎湖海域裡,每平方公尺大約有20隻死魚,死亡分佈相當密集,甚至連魚的家,珊瑚,也無法倖免於難,而這也讓未來澎湖海域的復育更加困難。
中研院研究員鄭明修
小則3年啦 大則30年
因為這個復育其實
我們看到國外這種
讓小魚回來大概要3年
整個大魚回來
因為大魚要很久 大概要30年
面對這場生態衝擊,漁業署召集10多位學者組成調查小組研商復育措施,初步決定不消除海底死魚,讓它們自然分解,同時也考慮選擇適當的海域設置監測預警系統,防範下一次寒潮來襲,至於是否劃分保育區或是放流魚苗,還要進一步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