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檢視3總統參選人氣候政見 批欠缺細部配比、避談產業轉型

多個環團組成「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希望未來的執政者能真正在乎氣候議題,為此以7大政見指標檢視未來總統的氣候政見。3位參選人均依循2050淨零排放的法定目標提政見,但至關重要的產業轉型都迴避未討論。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剛從COP28返台,他說氣候峰會來到最後關鍵協商,過去2週全球各方思考如何在2030時再生能源發展量達到現在的3倍、能源效率進步的幅度加倍。

趙家緯表示,「並沒有把所謂的2050核能增加3倍的東西納入其中,反而是強調2030年再生能源要比現在增加3倍。」

核對3位總統參選人政見白皮書指出,3參選人的目標配比為27%到30%,都欠缺各類綠能的細部配比,難以了解對再生能源的態度。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常務理事李翰林說:「太陽光電應該要多少、風力是多少、其他再生能源是多少,我們看不到他們詳細的路徑。」

檢視3人提出的未來電力結構,再生能源、天然氣占比目標相差不大,但應有更積極的再生能源目標;至於2030減碳目標,皆未提出具有企圖心的目標,對高碳排產業的減碳也沒有具體政見。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葉品咸指出,「石化、鋼鐵、水泥的減碳路徑,對於台灣能否達到2050的淨零目標非常關鍵,應該盡所有可能思考如何強化現有的管制手段。」

總統參選人是否真正面對氣候議題,環團指出,加速再生能源發展,提升能源效率以及產業轉型是關鍵,為此將現有政見公開上網供檢視,也期待空白政策能補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