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生態園區辦水雉數量調查 總數達2882隻創新高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近期舉辦台南地區水雉數量大調查,結果發現有9成是集中在官田,菱角田仍舊是牠們重要棲息地。而水雉數量也有所成長,總數量達到2882隻,創下新高。
雖然歷經上半年的旱災,但後來隨著水量慢慢充足,台南官田水雉園區裡頭的野鳥也逐漸活躍。
不過最令人驚喜的是,3日水雉數量調查結果公布,今(2023)年台南的水雉總數量為2882隻,還比去年增加279隻,創歷史新高。
官田水雉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表示,「有水雉的地方我們都會去調查,那如果新發現的話,我們會編入我們樣區裡面,以地毯式搜尋去透過我們制定的科學化方式,然後讓調查員來參與調查。」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水雉族群9成集中於官田地區,菱角田仍是水雉最愛的棲地。
不過數據上也顯示,過去曾在比較非熱區的地方記錄到水雉族群,這次卻未見蹤跡,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棲地被開發與缺水導致。
李文珍認為,「像鹽水區其實固定都有將近快10隻的水雉族群在那邊,菱角田不見了之後,沒有人種植,那水雉就沒有地方去,那牠可能慢慢擴散到其他有可以讓牠生存的地方。」
菱角農林炳火提及,「別人的菱角還沒栽下去或是剛栽下去,牠的棲地環境都還沒完全,所以都會來我那邊做繁殖。我的築巢率大概有40幾巢,不過成功率只有23巢而已,原因可能是棲地太少,棲地太少競爭激烈。牠產下的蛋就往往會再一次的競爭,而導致沒有辦法孵育成功。」
台南市水雉數量自2016年破千後,數量穩定成長。
不過菱角農林炳火也不諱言強調,1隻水雉生命10幾年,理論上水雉數量應該呈現倍數成長,目前雖然數量有增加,但記錄到的數量卻不夠快,加上有些地區因開發與缺水,未見水雉蹤跡,也凸顯環境改變對族群影響甚鉅。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