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戰役確保現今領土範圍 一探823砲戰始末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1958年8月23日,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發動第2次台海危機,共軍向金門地區發動最大規模砲擊,國軍展現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死守金門。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823砲戰顯示美國與台灣同舟共濟的程度,超乎毛澤東的意料之外,也確定了中華民國台灣的領土範圍台、澎、金、馬。
砲聲隆隆讓人膽顫心驚,1958年8月23日,共軍在短短85分鐘內,向金門地區密集發射數萬發砲彈。
1930年生的陳文華回憶,「一發砲彈打來,把我住的棚子炸掉了,我還好沒在家裡,要在家我就被炸死了。」
砲戰初期,國軍猝不及防,傷亡慘重,823砲戰當時,美國、蘇聯持續冷戰對抗,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企圖侵犯金門、馬祖等處收復沿海勢力,國軍展現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死守金門。
國防部前軍情局長黃世忠(1926年生)表示,「8月23號第一天作戰,就打死3個副司令官,國防部長俞大維也受傷,很嚴重,傷亡很大,第一天就死1000多人了。」
1936年生的周克俊說道,「天天打,就維持2個禮拜,2個禮拜以後,美國才在菲律賓,運那個加農砲來了四門。」
當時台美簽有共同防禦條約,學者分析,823砲戰顯示美國與中華民國同舟共濟的程度,超乎毛澤東的意料之外,這場戰役,也確定了中華民國台灣的領土範圍台、澎、金、馬。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認為,「所謂台澎金馬,不是理所當然的,那是經過戰爭打出來的。我們現在來看,當然不適合只把它看成國共內戰的延續,我的建議就是說,它是一個中華民國台灣的開始。」
823炮戰至今65週年,如今台海局勢依舊緊張,學者也進一步表示,和平不可能從天而降,想立於不敗之地還是要團結、充實自身實力備戰,必須透過力量才能獲得和平。
黃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