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國家尼日軍政變引發鈾的供應疑慮,歐盟1日表示,歐洲核燃料供應沒有立即風險。基於尼日仇法情緒蔓延和情勢動盪,法國、西班牙及義大利皆展開撤僑。
全球第7大鈾生產國的尼日,若減少對歐盟的鈾供應,會不會產生風險?歐盟1日回應,歐洲核電生產不會面臨立即風險。
歐盟執委會發言人楊茲強調,「我能確認歐盟沒有供應上的風險,歐盟的供應事業公司有足夠的天然鈾庫存,能避免任何短期供應風險。從中長期來看,全球市場有足夠的鈾來滿足歐盟需求。」
鈾對核能發電極為關鍵。歐洲核能機構原子聯營組織表示,2022年尼日供應2975噸天然鈾,佔歐盟供應量的25.4%,次於哈薩克與加拿大。
歐盟去(2022)年庫存3萬5710噸,而年均消耗量為1萬2500噸,未來3年內將採多元化,包括從加拿大、澳洲跟納米比亞目前閒置的生產據點,以及新礦床進口。
尼日政變領袖查尼31日宣布,全面禁止鈾和黃金出口到法國。
曾為尼日殖民國的法國,15%的鈾需求量來自尼日,佔歐盟總量五分之一,法國歐安諾公司過去40年來壟斷尼日鈾開採;政變後,歐安諾發布聲明:「業務持續、對局勢監控、維護員工安全為首要目標。」
此外,尼日政變後爆發反法示威,法國宣布撤僑,義大利、西班牙也已準備接走本國及其他歐洲國家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