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活化石「鱟」血液製檢測劑 美製藥業遭控數量銳減元凶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生物製藥產業抓鱟取血、製造細菌檢測劑的做法,被認為是造成活化石鱟數量銳減的元凶。有保育人士也指出,鱟的數量減少之後,連帶造成以鱟卵為食物的野鳥,像是紅腹濱鷸,淪為受威脅物種。

在地球已經存活超過4億年,有「活化石」封號的鱟,體內具有抗菌能力的藍色的血液,是生物製藥產業用來測試新藥和試劑安全性的重要細菌檢測劑。

多年以來,美國東海岸上至緬因灣、下到佛羅里達洲的鱟,被大量捕捉,活體取血之後再野放到海洋。但多數到了這一步,都因失血過多而死。

在保育團體強烈的指責下,像查爾斯河實驗室這類鱟血試劑的製造商,便改採取新的作業標準,以確保被取血的鱟能有更好的活存機率,但卻照樣遭到保育人士打槍。

「野生動物恢復夥伴關係」組織尼爾斯表示,「問題是製藥產業想要增加捕殺,去年秋天他們想要開放捕殺雌性。現在是只能獵捕雄性,而他們想要開放獵捕雌性,我們是反對這一點的。」

每年產卵季節一到,鱟成群結隊地湧現在潮間帶的沙洲產卵,這些富含蛋白質的卵,是海龜、候鳥、海鷗的重要食物之一,也是受《瀕危物種法》保護的紅腹濱鷸的主食之一。

保育人士指出,和上個世紀90年代相比,當前鱟卵的數量銳減,連帶也讓受威脅物種鳥類的生存更加困難。

尼爾斯指出,「在德拉瓦灣,我們以前每平方公尺有10萬枚卵,一公尺相當於一平方碼,而且那是地面上。那些卵多數在德拉瓦灣成長茁壯,現在我們每平方公尺有將近1萬枚卵,所以是十分之一。」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根據2016年的評估,將大西洋鱟歸列為「易受害物種」;同時,根據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統計,紅腹濱鷸從1980年代起,數量就減少了75%。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