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電支成防詐破口 業者稱警示帳戶銀行端溝通受限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內詐騙猖獗,跨部會積極打詐,不過近期又出現新的詐騙洗錢管道。有電子支付業者反映,跟銀行端缺乏交流,多項警示情報雙向溝通受阻礙,導致阻詐晚一步;銀行局坦言,銀行與電支機構合作的確還有改善空間,將來也將檢討並強化雙邊的聯防機制。

新北一名60多歲婦人從臉書認識網友,被慫恿投資加密貨幣,員警接獲通報,立即趕往銀行。老婦人掉進詐騙陷阱,行員聯手警方阻詐,沒讓她的300萬積蓄白白送人。

新北市土城分局頂埔所所長吳承勳表示,「在網路認識一名網友,雙方加入Line後,對方誆稱可以其指示投資虛擬貨幣,獲利豐厚,陳女不疑有他,便至銀行匯款。」

由於不法集團盯上加密幣特性,洗錢設斷點,讓贓款難追回。除了以這類手法犯罪外,現在連電子支付也成了防詐破口,有電支業者反映,跟銀行端交流受阻,像是銀行的衍生性警示帳戶資訊都無從得知,沒辦法即使掌握人頭帳戶訊息,導致阻詐總是晚一步。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指出,「銀行之間有一個圈,那電子支付機構也有一個圈,那可能這中間還沒有完全那麼互通。未來就是說,我們會讓它這兩個資料庫,把它結合在一起。」

銀行局回應,不同銀行間的聯防機制已經越來越完備,但像是銀行及電子支付等跨機構的合作,不諱言資訊交流有受限,將來會加強並改善。

只是問題必須盡早解決,才不會錯失黃金時間,讓電子支付淪為下一個詐騙溫床。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