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公司租實驗室製毒 大同大學:期間並無發現異狀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不法集團以生技公司名義,向大同大學租下產學合作實驗室,將近有3年時間,假借開發新藥,私下鑽研製毒技術,去(2022)年3月因為操作不慎引發火警,全案才被檢警發現。儘管事後另闢據點,章姓主嫌等12人日前依舊被逮捕,校方則回應,租借期間並未發現異狀,但也強調將來會強化監管。
陣陣濃煙竄天際,外牆燒得焦黑,消防人員佈水線灌救。去年3月,大同大學突然竄火舌。起火點在產學合作實驗室,火調到場採驗,驚見毒品殘渣,檢警展開秘密調查。
就在火警發生後,合作廠商不續租,就怕東窗事發,北中南另闢據點。檢警見時機成熟,兵分多路攻堅,逮捕章姓主嫌等12人,查獲滿滿毒化學品,光扣案的毒品先驅原料「鄰酮」就有3.2公噸,萬一製毒完成,可產出300公斤的愷他命,換算市值高達4.5億元。
刑事局偵查第三大隊大隊長張文源說明,「投資了超過新台幣4000萬元,從大陸進口毒品原料以及設備,實際上在裡面研發製毒技術、製造毒品,查獲12名犯嫌到案,其中裡面有2名是製毒師傅,2名幫派成員。」
不法集團主嫌是有化工背景的章姓男子,為某醫藥生技負責人,租下產學合作實驗室,從每月4萬租金開始,後來擴大承租,每月得付16萬元,假借開發新藥,用合法掩護非法,在校園鑽研製毒技術長達近3年時間,但校方卻不知情。
大同大學研發長黃維信回應,「學校也會定期跟不定期到他們實驗室去訪視,都沒有聞到比較刺鼻、比較特殊的味道,那他也告訴我們說,他只是基礎藥品的研發,所以我們就沒有特別去看到這樣的問題。」
校方回應,對於廠商合作都有一套審查SOP,進駐後也會進行訪視,只是這回遭到不法集團找上門,即使清查過後,雙方沒有簽定任何產學案,但校方也強調,將來會加強相關監管。
陳宥蓁/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