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台東捕獲龍頭蝦身怪魚 專家:為「鋸棘紅魴鮄」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有漁民在大武外海作業時,捕獲一隻長相怪異,像是「龍頭蝦身」、身體堅硬的怪魚,漁民稱牠是龍王魚。不過專家說這是一種底棲魚,學名是「鋸棘紅魴鮄」,國內很罕見,2012年國內才紀錄到第1筆的捕獲資料。而這底棲性的魚類,平常是匍匐在海底找尋食物,通常都是拖網漁業的時候會捕獲。

這尾頭大大的、兩側有突出的前嘴,像是龍頭,身體又像是蝦子一樣有硬殼、橘紅色的怪魚,拿到拍賣魚市,民眾都沒看過這種魚。由於牠長相怪異,有民眾看了嚇到,也有民眾爭相拍照。

漁民說這是龍王魚,但專家說這是「鋸棘紅魴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及台灣周邊海域都是牠們的棲息地,但牠們生活在深海300到500公尺的水下,只會伏在海底活動不會游泳,漁民用底拖網才會誤捕到牠們。

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侑勖說明,「牠是底棲性的魚類,平常是匍匐在海底找尋食物,一般比較少被釣獲,通常都是拖網漁業的時候會捕獲。」

專家說這種魚體型看起來很大,但其實可食用的部位不多,經濟價值不高,國內的文獻紀錄也不多,可能是漁民捕到就會放回海裡。國內紀錄到的第1筆資料是2012年在成功外海捕獲,2013年屏東也有紀錄,現在台東漁民相隔10多年又再度捕獲。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