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國小學童多吃到在地產雜糧,農糧署與民間團體合作,遴選有創意的紅豆食譜與教案,有來自印尼的廚師將紅豆加入傳統印尼甜湯「啵啵瓜瓜」,變成一道多元文化的菜餚,另外紅豆也能做成割包,還有港點燒賣。
眼前的竹筒飯色彩繽紛,新北市烏來國小的營養午餐加入各種雜糧,包括常見的紅豆,另一碗則是食材繽紛的跨國改良甜湯,馬公國小的廚師是來自印尼的葉雪花,特地將代表相思的紅豆入菜,不只表達思鄉情懷,由於料理紅豆較花時間,這道菜她更放入愛心。
馬公國小廚師葉雪花表示,「大家一起吃這樣子,我們那邊的故鄉的味道,可以帶來台灣分享。本來煮料理,都要一點愛心在裡面。」
為了推廣紅豆進校園午餐,顛覆紅豆只能做甜湯與湯圓搭配的菜色,農糧署跟民間團體合作,公開徵選不一樣的紅豆食譜與教案,現場可見紅豆還可以放入割包,甚至做成紅豆燒賣,甜的、鹹的,中式、西式皆宜,也讓學童多攝取本土雜糧。
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期望,「在我們希望飲食多樣化,或者是說多吃全穀雜糧的這個部分,紅豆就可以替代其他的進口食材,譬如說減少進口的黃豆的使用,或者是麵粉的食用。」
國內紅豆的主要產區在南部,年產1萬1千公噸,以屏東產量最高佔75%,其次在高雄,讓紅豆進入校園午餐,農糧署希望讓學童認識紅豆,多食用低碳環保的在地紅豆,對健康與環境都有正面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