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暖化極端效應 美國杜魯斯冬天酷寒成氣候避難城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3項是「氣候行動」,要求採取緊急措施因應氣候變遷。最近一項跨國研究也指出,到本世紀末全球將有20億人生活在酷熱危及性命的區域,氣候難民也將大幅增加。美國北部明尼蘇達州以冬天漫長酷寒聞名的杜魯斯,近年來已經成為許多加州人逃離酷熱與森林野火,重新紮根的氣候避難城市。

明尼蘇達州杜魯斯市位在美國中西部最北端,以多雪的冬天與蘇必略湖吹來的強勁北風而聞名。4月春天湖邊積雪未消,8萬6000人口的港市跟陽光加州人口密集的樣子很不相同,如今卻成為許多加州人的新家。

醫院資訊人員威爾契說道,「我從加州搬走是為了遠離野火,那些經歷非常可怕,我自己都還沒有損失什麼,2019年我父母幾乎失去了房子。」

近年來極端氣候發威,加州人飽受乾旱、熱浪與毀滅性森林野火造成的生命財產威脅,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

杜魯斯成為熱門落腳地點,也逐漸打響氣候避難城市的名號,原因是緊鄰五大湖形成局部海洋性氣候有空調的功能,夏天相對涼爽,森林野火較少,地處內陸也不受海平面上升影響。

威爾契指出,「冬天有些日子是華氏負20度(約攝氏負30度),沒人想出門。但我愛這裡,我不後悔,這裡是我的家。」

咖啡廳業者詹金斯提及,「空氣聞起來更乾淨,水質可以排在全世界前幾名,一切都很乾淨和美麗。」

餐飲業者詹金斯已經從加州搬來十年,對環境條件讚不絕口,還想精釀啤酒、發展精緻手工美食、推動藝術表演,為地方打造更吸引人的文化氣息。當地人也大致樂見更多人帶著資金,來到杜魯斯促進城市發展。

在地居民、攝影師費茲吉朋認為,「如果人們搬來對我們的社區加分,只會有好處。」

退休人士歐克斯提及,「當我們30多年前搬過來的時候,我們聽說杜魯斯是北部的舊金山,我想人們必須適應這裡幾乎所有時間都很冷的事實。」

在暖化威脅下,杜魯斯的寒冷變成加分選項。全球已經有6億人口活在酷熱難耐,不利於生存的地區。《自然永續》期刊這禮拜刊登中國,荷蘭與英國研究人員的研究報告,推論到2100年,地球氣溫將比工業化前高出攝氏2.7度,遠多於巴黎氣候協定的攝氏1.5度以內永續門檻,將導致全球20億人,也就是五分之一人口生活在危及生命的極端酷熱之下,印度、印尼、非洲奈及利亞都是高危險地區。

埃克塞特大學全球系統中心蘭頓教授說明,「攝氏0.1度的升溫與否都很重要,每降低攝氏0.1度,就能減少1.4億人 暴露在空前高溫下。」

歷史紀錄顯示,人類在攝氏13度左右的溫帶氣候環境下,有最快速發展的生產力,但是攝氏27.8度以上,超過有利生存條件之外的酷熱地區,數值就直線滑落。因為酷熱不但直接影響健康,還會造成農業落後而糧食不足營養失調,工時減少、經濟表現惡化,教育落後且仇恨思想與衝突升高,氣候難民增加,全方位影響人類發展。

這篇研究也指出,如果能把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2100年全球就只會有5%,約5億人口面臨極端高溫危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