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日本痛車文化行之有年 車身貼動漫角色永相隨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將動漫人物貼在車身,日本「痛車」文化行之有年;但在過去觀念保守的日本社會中,常常被另眼相看。如今隨著時代與觀念的變化,大眾越來越能接受,還發展出一年一度的「痛車天國」車展,並帶動汽車包膜產業。

大大的動漫「莉可麗絲」人物,就展現在車輛引擎蓋上,車門邊的圖案更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這是上班族中野亮介一直想要改變的造型。

中野亮介表示,「從很久以前就一直想擁有一輛痛車,但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實現。這輛車實際上是我的第2輛車,第1輛車用來通勤上班,在買第2輛車後就決定實現夢想。」

日本痛車文化起源於20年前左右,車主會將喜愛的動漫人物,利用汽車包膜展現在車身上。因為看了讓人覺得尷尬、不忍直視,跟日語詞彙「痛」的俗諺用法相同,因此這樣的車輛稱為「痛車」。

隨著時代觀念越來越開放,這種動漫跟愛好次文化的潮流越來越能被大眾接受。加入痛車行列的車主越來越多,甚至每年在東京都會舉辦「痛車天國」等展示活動,能夠容納1000輛車,讓車主們可以開著心愛的痛車到現場展示。

而五花八門的痛車不只色彩繽紛,活動盛況還比玩角色扮演更加熱鬧。就算痛車圖案主題一樣,現場也絕對找不到同樣造型的車輛。

有在車行工作的痛車車主高畑與助,就形容痛車文化,只是將設定為手機桌面的動漫圖案轉移到車子上展示,來致敬他們熱愛的二次元角色;同時也能跟自己喜愛的角色一起開車,象徵能跟角色永遠在一起。

而痛車文化也讓汽車包膜產業變得相當有人氣。只是要把一輛車改造成痛車代價可不小,光是整套包膜費用至少就要100萬日圓、約22萬8000台幣。

除了包膜,不少痛車還會特別定制車輪框、車輪、引擎和車輛內裝。

汽車包膜設計師今井直哉表示,「我幫客戶包膜的車款,有保時捷、凌志車款,跟日產GTR等車款。我在海外也有客戶,包膜價格即使達到1000萬、2000萬日圓,也不會在乎價格,要求要動漫包膜。」

不過,痛車的汽車包膜設計,也是很費腦力的工作。設計師在設計出圖樣後,得跟車主溝通,直到車主滿意才能開始包膜工作。

有時光是溝通跟排列圖案上的字體,就可能得花上10天。但只要讓車主滿意,並且在看到成品後覺得開心,或許對設計師來說就很值得了。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