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囝補助8月提懸 津貼加到5千.學費上限3千

陳佳鑫 謝政霖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大雨過後,趙小姐背著小女兒,帶著二兒子,準備回家,等讀國小的大兒子回來,生3胎的她,聽到8月開始,政府要加碼育兒津貼,直呼很棒。

家長,「小孩子花費其實蠻凶,就是從一出生有餵奶粉的應該就是差異又更大,所以我覺得不無小補。」「公立幼兒園的家數很少,所以基本上很容易抽不到或怎麼樣,你還是得去上私立的,還是很貴呀。」

生1胎的楊小姐,雖然覺得補助增加很好,卻直言,現在的公立幼兒園,還是供不應求。對此,行政院強調,正擴大平價服務的部分,0到2歲的部分,到今年6月,已累計增設公共化托育342處,提供超過9萬的服務名額;2到6歲部分,可以提供47萬個名額,滿足家長的需求。

教育部國教署長 彭富源表示,「包含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等等,以及公辦民營,還有一些公幼的機制,那現在已經到達了9萬1千個名額。」

行政院發言人 羅秉成表示,「政府所發放的育兒津貼將從現在的每個月3千5百元,提高到每個月5千元。自己帶或阿公阿嬤帶都有得領。」

此外,擴大平價服務供應部分,0到2歲部分,每月補助5500元;2到6歲,就讀公共化及準公共幼兒園,每月學費最多不超過3000元;如果是就讀公幼,等於第2胎以上子女免費。

兒福聯盟政策中心資深主任 李宏文表示,「疫情期間其實變成說他好像也得不到太多的來自職場的奧援,如果說家長工作的職場沒有辦法提供這樣相對友善育兒需求的一個支持措施的話,當然家長會更辛苦。政府經濟支持之外,同時也要去多方面的來評估。」

對於政府的加碼,有社福團體批評是選舉催票的手法,卻也有社福團體認為,加碼立意不錯,可是在建構友善育兒環境,以及賦稅優惠等的實質問題上,也應該著手改善,不然疫情衝擊民生,經濟困難下,少子化的生育問題,還會持續惡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