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謝新曦水下考古 探索海底文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大海中尋找沉船,聽起來好像是電影中的情節,但台灣卻真的有一支長期在海底尋找沉船古物的學會,這支團隊不但找到傳說中、沉沒在澎湖海域的古城牆、最近還在馬公港中,打撈到疑似清代沉船上的瓷器,今天的文化臉譜,就要帶您透過這隻水下考古工作隊的帶領者、一位有四十年潛水經驗的潛水教練,來認識埋藏在台灣海域的歷史。 戴上裝備、背上氧氣筒,水下考古學會的成員,撲通一聲,就這樣沉到了神祕的海底世界。 三十多年前,謝新曦因為在海中進行海豚保育追蹤,無意間、一腳踏進了水下考古的領域。他和夥伴在澎湖海域找了六、七年、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澎湖八景之一、呈現十字型的虎井沉城,也曾和日本學者一起探勘這座位在花蓮外海、足以和亞特蘭提斯相提並論的與那國遺址。不過,在水底熬遊四十個年頭,危險也時常和他、擦身而過。 不過,種種的驚險,卻敵擋不住這位銀髮級的潛水教練,探索海底文明的好奇心。 謝新曦說,台灣週遭的海域,埋藏著不少歷史,但相較於其他國家投注的資源,國內對於水下考古的工作,實在不夠重視,他之所以會成立水下考古學會,就是希望能夠藉此來拋磚引玉。 謝新曦最近的成果,是在北海岸海域中發現了清代劉銘傳拉設的海底電纜。大海變幻無常、加上人為破壞,讓水下考古工作、充滿挑戰。去年,謝新曦和夥伴在馬公港發現這批疑似清代沉船上的瓷器,但上個月和法國專家再次下水探勘,原本完整的瓷器,卻只剩下碎片,他希望政府能夠加緊腳步、積極培育水下考古的人才,來挖掘這些沉沒海底的歷史。 記者蘇玲瑤、袁宏書台北報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