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們吃完後又紛紛改回本名 立委建議增「改名冷靜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期全台掀起鮭魚改名潮,還引起國際媒體關注。但在店家活動結束後,民眾又陸續改回本名。有立委就建議,可以修改姓名條例,新增「改名冷靜期」,讓民眾改名前多思考,也能減少行政支出。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建議:「是不是15天或30天的一個冷靜期,甚或於,譬如說改了名字以後,也許你1年之內或3年之內你是不能再去做更動的,希望大家在做這一個動作的時候,能夠更冷靜來思考對自己的意義。」
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回應:「姓名條例有說(改名)只限3次,委員現在再多加一點冷靜期等條件,也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
李德維表示,冷靜期能讓民眾多思考是否真的要改名,也能減少行政支出。因為在我國,如果有改名意願,只要帶好身分證、戶口名簿和印章,花80元就能辦好。但在日本、韓國與美國改名,基本上要以正當的理由,向法院提出申請,更嚴格一點,還要有擔保人,甚至在報紙刊登改名公告才可能成功。民眾也認為,增設冷靜期會是不錯的方法。

民眾認為:「就是說讓你,不是那麼可以開玩笑就去做(改名)這件事情。」
內政部次長陳宗彥指出:「一年改名的人有8萬上下,這次引起大家注意是,這個商業的活動(而改名)所佔的比例其實相對於這8萬,其實是非常低。」
陳宗彥指出,如果修改姓名條例,恐怕會影響多數有改名需求的民眾,暫不考慮修法。但對於各界提出的意見,也會多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