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輔導學生 全台5大學設置專責導師

有多所大學近期傳出學生自傷案,大學導師能否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再次引起討論。事實上,目前全台已有五所大學,在導生制外再設置專責導師。以最早創立這個制度的台師大來說,全校35位專責導師,一人負責一個系,平時進行初級輔導,發現高關懷學生再由學校機制介入。

隔著透明隔板,學生和專責導師談心,在台師大只要是上課日,好幾張小桌子不會空太久。

台師大學生曹同學說:「我自己是蠻喜歡找類似輔導老師這樣子的人,但目前是還沒有去過,可是經過的時候會看到,很多人在就是在那邊跟專責導師講話這樣。」

學生有煩惱時想和人談談就過來,對學生來說,不像去心輔中心要等好久。此外,若有緊急狀況,專責導師辦公室還有24小時輪值。

台師大表示,六年前首創專責導師制,目前35位滿編,分別具有心理諮商、輔導和教育專長,其中七位是教官轉職,嫻熟校安事務。平常一位老師負責大學部一個系,主動融入系上活動,也會去訪視在外租屋的學生。

台師大學務處專責導師室執行長黃志祥說明,「他跟學生就有一種很親密的關係,學生就很願意分享他的心情,或是分享一些他的狀況,其他同學有看到這樣狀況,也會很快的反映到專責老師這邊來。」

若發現高關懷學生,轉到心輔或就醫,由整個機制來介入。學務處表示,六年多來幫了不少學生,光去年初級輔導就有9萬多人次,而專責導師也減輕一般導師的負擔。

台師大學務長林玫君表示,「我們很多的老師,他因為升等啊、教學研究,其實說真的是比較忙,所以他要去照顧到一個班的學生五、六十個人,然後要花時間是很辛苦。」

台師大學務處說,專責導師室一年1千4百萬經費,很大一部分是從導師費挪一半過來。這幾年東海、中原等校也有類似制度,做法略有不同,但都希望在最初發現問題並輔導,不致變成危機或憾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