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用過頭.農藥汙染水庫 環保署捒"綠色防治"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環保署拍算欲推廣「綠色防治」,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菌劑」取代肥料農藥,而且這寡物件也袂流入去水庫,對水質袂有影響。
水庫上游集水區,常有農業活動,農民施用肥料農藥未被吸收,就會流入水庫,環保署打算推廣「綠色防治技術」,使用生物菌劑替代,以鏡面水庫集水區約195公頃面積計算,若推廣普及率達95%,可讓水庫水質從優養改善成普養,但得先突破農民心防。
理論看似簡單,推廣起來卻不容易,在屏東種蓮霧的蔡協良,曾入選百大青農,他說使用生物菌劑後,一年減少88%的有機肥,成本7萬多元,農藥也減量了176公升,但這個轉換過程,並沒有想像中簡單。
環保署坦言推廣挑戰確實很大,但會先從水庫優養化明顯的水庫集水區推起,而108年國內有五座達優養程度,包括苗栗的明德、鯉魚潭,台南鏡面、白河,與高雄的鳳山水庫。
水庫上游集水區,常有農業活動,農民施用肥料農藥未被吸收,就會流入水庫,環保署打算推廣「綠色防治技術」,使用生物菌劑替代,以鏡面水庫集水區約195公頃面積計算,若推廣普及率達95%,可讓水庫水質從優養改善成普養,但得先突破農民心防。
理論看似簡單,推廣起來卻不容易,在屏東種蓮霧的蔡協良,曾入選百大青農,他說使用生物菌劑後,一年減少88%的有機肥,成本7萬多元,農藥也減量了176公升,但這個轉換過程,並沒有想像中簡單。
環保署坦言推廣挑戰確實很大,但會先從水庫優養化明顯的水庫集水區推起,而108年國內有五座達優養程度,包括苗栗的明德、鯉魚潭,台南鏡面、白河,與高雄的鳳山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