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高風險中資產品 政院擬相關名單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華為電子產品在全球引發資安疑慮,美澳已禁用華為產品,政府也將跟進,行政院正在編制中國製產品的相關名單,3月底前出爐,將提供各部會和公營機構,作為採購依循。
華為案加劇美中貿易戰,近來美國和澳洲已紛紛禁用華為產品,現在行政院也將跟進,中央部會和公營事業將禁用高風險的中資產品。
行政院長 蘇貞昌表示,「資訊流通快速應用的過程中,又能夠沒有危及到國家安全、社會安全,所以政府該有的作為,絕對滴水不漏。」
考量國安風險以及政府機關資訊的保密性,禁用清單不只資通科技,還包括交通,醫療,水資源和電力控制等各類產品。政府過去對公務採購都有相關限制,工程會99年函釋就曾規定各機關得自行考量風險,不買中資產品,公務員使用公務機,也不能用微信等陸資通訊軟體等。
行政院資安處長 簡宏偉表示,「其實政府機關是可以排除大陸地區的產品,那我們在現階段的措施是,公發的設備或是公發的手機,原則上不應該去安裝這些軟體。」
工研院在年初已禁使華為手機連上內部網路,資策會隨後也跟進,行政院目前正徵詢各部會採購經驗,但對禁用廠牌保密到家;面對中央逐漸擴大管制中資產品,地方政府也得準備接招。
台北市長 柯文哲表示,「這個是難題,等中央有確定的政策我們再跟就好了。」
學者認為台灣受中國駭客攻擊次數高居第一位,樂見政府擬定相關規範,但也要慎防有掛羊頭賣狗肉的漏洞。
台大電機系教授 林宗男表示,「當你(規範)講得不清不楚的時候,那個都會有一些漏洞,它會借殼上市,像是C品牌或者是C產地,那這個話都是有可能的。」
政府機構使用電子設備的指導方案,將在1月底先出爐,3月才會公布禁用清單,蘇貞昌也宣示資安就是國安,全球防堵,台灣也不例外,而且絕對要做好,也呼籲國人要有警覺性,國家安全才是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