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是慢性肺阻塞患者發作的高峰,最新調查發現,連沒抽菸的計程車駕駛,也有這種風險,醫師提醒,長在空汙環境中的人,也是肺阻塞高危險群
65歲的賴女士,本身不抽菸,十多年前被確診罹患「中重度肺阻塞」,只要爬三階樓梯就會喘,加上她過去曾擔任公園停車場的售票員,又沒戴口罩,長期吸入汽機車排放的廢氣,一感冒就會久咳不癒,去年冬天,她還因肺炎導致呼吸困難送急診。
賴女士解釋當時狀況,「發燒不退,然後就趕快去掛急診住院。檢查出來就是肺阻塞(發作)這樣子。」
醫師表示,除了抽菸,長期暴露在空汙環境、也會加速肺阻塞惡化,醫界已證實,空汙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每立方公尺增加5微克,肺功能就會下降千分之二;最新調查更發現,在800多位計程車駕駛中,有近三成有慢性肺阻塞風險,其中有近兩成是沒有菸癮者,值得注意的是,肺阻塞患者第一次住院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兩成。
台灣胸腔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 王鶴健表示,「PM2.5就是2.5微米啦,這樣的顆粒其實是最容易跑到我們肺部的,這樣的話會進到我們肺部然後會造成肺部的損傷、造成我們氣管的發炎。」
醫師提醒,肺功能一旦受損,就不會復原,而且多數民眾對於肺阻塞沒有病識感,尤其抽菸者是高風險族群,建議民眾,若出現咳嗽、有痰,稍微走路就會喘等症狀,最好就醫檢查治療,不僅可改善生活品質,也可降低日後併發症的風險。
10月至隔年3月 慢性肺阻塞患者好發高峰
賴淑敏 莊志成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