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發燒、暴怒 50多歲農夫確診日本腦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疾管署公布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一名屏東縣50多歲農夫,這個月14號出現全身無力、頭痛、發燒等症狀,就醫三天後,症狀沒有改善,還出現情緒亢奮、暴怒等人格改變情形,檢驗後確診是罹患日本腦炎,目前還在住院治療中,而這也是國內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研判他可能是在他工作的地方附近有豬舍,還有鴨場之類的,所以這些大概都屬於高危險的地區。」
疾管署表示,日本腦炎是感染「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腦膜腦炎,潛伏期可長達15天,症狀除了發燒、頭痛、腹瀉等,還會神智不清,雖然致死率約三成,但存活病例中,約一半的人會出現、語言障礙等神經功能缺損,甚至會有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等後遺症,智力不足則常發生在小孩身上。
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說,「存活下來的日本腦炎病患,他大概有差不多一半會留下後遺症,就是行走困難或者是大小便失禁這樣的問題。」
疾管署提醒,日本腦炎主要是靠三斑家蚊等病媒蚊傳播,常孳生在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跟黎明時段,建議民眾應避免暴露在高風險環境。而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國內從1968年開始將日本腦炎疫苗列入常規疫苗,近年來感染者大多是40歲以上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