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成大:彰雲嘉屏沿海地層下陷 往內陸移動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根據成功大學的最新監測顯示,過去沿海、地層下陷嚴重!其中彰化、雲林、嘉義、屏東等四縣市情況已緩和,不過這四個縣市下陷的範圍,似乎往內陸移動,出現新的"顯著下陷區",情況比前一年嚴重。 雲林農民正在田裡忙著施肥,現在正是一期稻作的播種期,水稻需要大量用水,農民多少會抽取地下水灌溉,除了農業,工業也使用地下水,長期抽取,似乎讓地層下陷、越來越明顯,根據成功大學最新監測,包括雲林、彰化、嘉義、屏東四縣,沿海地區下陷程度,其實已經逐減緩和,反而往內陸移動、出現新的「顯著下陷區」。 ==成功大學水工所研究員 許榮庭== 可能早期的時候 沿海內陸地區都有下陷 只不是那麼顯著 地下水是靠地面水 還有些山區雨水去補注 當補注的量 低於抽取量 那地下水就一直降 成大指出,彰化內陸的溪湖與溪洲,下陷速度加快,而工研院的監測也顯示,彰化二林是縣內最大的下陷中心,而雲林的虎尾、土庫等內陸九鄉鎮是主要下陷區,嘉義則出現在六腳、新港,屏東林邊溪出海口兩側,下陷情形也惡化中,學者探討原因,除了雲林等地的土質偏軟之外,還有就是降雨量不足,為了減少雲林農民抽取過多地下水,縣府表示,希望推廣改種旱作。 ==雲林縣農業處副處長 許永瑜== 我們現在如果種植非基改的 黃豆 黑豆 還有硬質玉米 本來每公頃是四萬五 現在已經提高到六萬 雲林縣政府的話 也為了鼓勵大家來種植 所以我們每公頃 再加碼一萬二 雲林縣農業局指出,雖然高鐵左右兩側各1.5公里內的農田,已經減少抽取地下水,但周遭農田約4000多公頃,改種旱作只有600多公頃,成效仍有限。學者表示,地層下陷區域,要進行更高強度的管制措施,以及盡可能補注地下水,否則很難減緩不斷下陷的趨勢。 記者 王威雄 溫正衡 台南 雲林 綜合報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