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急性後期照護 每年1.7萬人受惠

健保署宣布,從下個月起將擴大急性後期照護對象,新增「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四類患者,希望能降低再住院率及急診率。 高齡化社會來臨,有越來越多長者在急性醫療後、出現失能情形,而為了減少後續再住院率及急診率,健保署宣布從七月起,除了現行腦中風、燒燙傷病人納入急性後期照護對象之外,還新增「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及「衰弱高齡病人」等四類患者,預估一年約有1萬7千人受惠。 ==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理事長 陳亮恭== 我們發現說 接受PAC的個案 他的未來 從接受PAC到出院的90天之內 他的再住院的機率 然後來急診的機率 都大概明顯的下降50%到60% 健保署表示,三年前開始試辦「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結果發現,腦中風病人在失能的黃金恢復期,給予高強度復健及整合照護,包括語言及職能治療等復健,對於恢復功能很有幫助,因此今年擴大照護對象;另外也新增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居家模式,讓患者在家也能接受復健治療。 ==健保署副署長 蔡淑鈴== 我們也會派我們的物理治療人員 或者職能治療人員 到家裡做後段的接續服務 讓他真正功能 可以恢復到理想的狀態 健保署強調,病人出院前、會由醫院醫療團隊評估,是否具有復健潛能,再轉介到住家附近的PAC照護醫院,而新增的居家照護費用、個案評估費等,健保署也將提撥1.5億元獎勵措施,鼓勵醫院跨院轉介個案。 記者賴淑敏 蔣龍祥 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